发动机电子节气门的控制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电子节气门控制结构及原理 | 第21-22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电子节气门控制总体方案 | 第23-30页 |
2.1 硬件系统 | 第23-24页 |
2.2 软件系统 | 第24-28页 |
2.2.1 车载ETC软件系统总体结构 | 第24-26页 |
2.2.2 功能划分 | 第26页 |
2.2.3 软件开发工具 | 第26-28页 |
2.2.4 后台管理软件 | 第28页 |
2.3 系统控制功能和性能要求 | 第28-29页 |
2.3.1 控制功能 | 第28页 |
2.3.2 控制性能要求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诊断软件设计 | 第30-40页 |
3.1 TPS信号处理 | 第30-34页 |
3.1.1 TPS信号采集 | 第30-31页 |
3.1.2 TPS归一化 | 第31-32页 |
3.1.3 TPS自学习 | 第32-33页 |
3.1.4 TPS加权因子(K)的确定 | 第33页 |
3.1.5 实际位置与跛行回家位置的确定 | 第33-34页 |
3.2 TPS诊断 | 第34-39页 |
3.2.1 TPS超限诊断 | 第35-37页 |
3.2.2 TPS相关性诊断 | 第37页 |
3.2.3 TPS诊断实验验证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电子节气门嵌入式控制软件设计 | 第40-51页 |
4.1 控制软件实现 | 第40-41页 |
4.1.1 控制软件总体流程 | 第40-41页 |
4.1.2 电子节气门控制算法 | 第41页 |
4.2 目标位置滤波与限制 | 第41-44页 |
4.2.1 目标位置滤波 | 第41-42页 |
4.2.2 目标位置限制 | 第42-43页 |
4.2.3 最终目标位置的确定 | 第43-44页 |
4.3 前馈控制设计 | 第44-48页 |
4.3.1 弹簧补偿 | 第44-46页 |
4.3.2 抗摩擦补偿 | 第46-48页 |
4.4 反馈控制设计 | 第48-49页 |
4.4.1 PID控制原理 | 第48页 |
4.4.2 增量式PID控制程序设计 | 第48-49页 |
4.5 占空比转换与限制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电子节气门控制性能诊断 | 第51-70页 |
5.1 节气门动态性能诊断 | 第51-54页 |
5.1.1 动态位置偏差上下限值的确定 | 第51-52页 |
5.1.2 动态性能诊断总体流程 | 第52页 |
5.1.3 故障检测与计数器更新 | 第52-53页 |
5.1.4 故障评估和报告 | 第53-54页 |
5.2 节气门稳态性能诊断 | 第54-58页 |
5.2.1 稳态性能诊断总体流程 | 第54-55页 |
5.2.2 诊断使能与故障检测 | 第55-56页 |
5.2.3 更新稳态故障计时器和样本计时器 | 第56-57页 |
5.2.4 故障评估与报告 | 第57-58页 |
5.3 发动机空气流量性能诊断 | 第58-62页 |
5.3.1 空气流量性能总体诊断流程 | 第58-59页 |
5.3.2 诊断使能与故障检测 | 第59-60页 |
5.3.3 更新空气流故障计数器和样本计数器 | 第60-61页 |
5.3.4 故障评估与报告 | 第61-62页 |
5.4 节气门复位性能诊断 | 第62-67页 |
5.4.1 复位性能诊断总体流程 | 第62-63页 |
5.4.2 诊断使能与故障检测 | 第63-65页 |
5.4.3 更新复位故障计数器和样本计数器 | 第65-66页 |
5.4.4 故障评估与报告 | 第66-67页 |
5.5 节气门控制性能诊断实验 | 第67-69页 |
5.5.1 节气门动态性能诊断实验 | 第67-68页 |
5.5.2 节气门复位性能诊断实验 | 第68-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电子节气门控制实验 | 第70-78页 |
6.1 节气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 | 第70-71页 |
6.2 PID控制参数整定 | 第71-72页 |
6.3 阶跃响应 | 第72-75页 |
6.3.1 大开度阶跃响应 | 第72页 |
6.3.2 小开度阶跃响应 | 第72-73页 |
6.3.3 讨论 | 第73-75页 |
6.4 斜坡响应 | 第75-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