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教育类本科生专业认同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9-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3.1 认同与专业认同——概念界定第11-13页
        1.3.2 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编制第13-15页
        1.3.3 专业认同与变量间的关系第15页
        1.3.4 大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第15-17页
    1.4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第17-18页
        1.4.1 研究对象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18-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2 研究思路第20-21页
第二章 教育类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第21-27页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1-22页
        2.1.1 调查目的第21页
        2.1.2 初测问卷调查对象第21页
        2.1.3 问卷维度设计第21-22页
    2.2 调查问卷的分析第22-27页
        2.2.1 效度检验第22-25页
        2.2.2 信度检验第25-27页
第三章 师范院校教育类本科生和非师范院校教育类本科生专业认同的比较分析第27-41页
    3.1 样本描述第27-29页
    3.2 专业认同总体情况比较第29-32页
        3.2.1 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教育类本科生专业认同总分情况比较第29-30页
        3.2.2 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教育类本科生专业认同各年级总分情况比较第30-32页
    3.3 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教育类本科生专业认同各维度的比较第32-41页
        3.3.1 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教育类本科生各维度专业认同总体情况比较第33-35页
        3.3.2 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教育类本科生各维度专业认同不同年级的情况比较第35-41页
第四章 专业认同差异的原因分析第41-54页
    4.1 校园文化的影响第42-44页
    4.2 专业培养第44-48页
        4.2.1 课程设置第44-46页
        4.2.2 教师队伍第46-48页
    4.3 学术科研第48-49页
    4.4 教育评价第49-52页
        4.4.1 内部评价第49-50页
        4.4.2 外部评价第50-52页
    4.5 志愿选择第52-54页
第五章 调查结果的启示第54-64页
    5.1 创设师范教育文化氛围,注重专业思想引导第54-55页
    5.2 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调整课程结构第55-57页
    5.3 突破刚性的专业设置,扩大专业设置空间第57-58页
    5.4 完善培养方案,严卡考核关口第58-60页
    5.5 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教师角色意识第60-61页
    5.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第61页
    5.7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树立多元择业观念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1第68-69页
附录2第69-72页
附录3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感恩、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
下一篇:拔尖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