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高校辅导员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选题目的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4页
  (一) 研究思路第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及不足第14-15页
  (一) 研究重点第14页
  (二) 研究难点第14页
  (三) 创新点第14页
  (四) 研究的不足第14-15页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特点第15-22页
 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第15-20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第15-17页
  (二) 心理健康教育第17-18页
  (三) 学生日常管理第18-19页
  (四) 学习和就业指导第19-20页
 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第20-22页
  (一) 思想政治素养要求高第20页
  (二) 工作灵活度要求大第20-21页
  (三) 业务素质要求强第21页
  (四) 工作显效滞后第21-22页
第二章 甘肃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影响第22-32页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第22页
  (一) 职业倦怠第22页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第22页
 二、甘肃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第22-26页
  (一) 情绪方面的表现第23-24页
  (二) 生理方面的表现第24-25页
  (三) 行为方面的表现第25页
  (四) 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第25-26页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第26-29页
  (一) 扩散性第26页
  (二) 层次性第26-27页
  (三) 危害性第27-28页
  (四) 阶段性第28-29页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第29-32页
  (一) 对学生的影响第29-30页
  (二) 对学校的影响第30-31页
  (三) 对自身的影响第31-32页
第三章 甘肃省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第32-44页
 一、社会因素第32-33页
  (一) 社会期望高,工作压力大第32页
  (二) 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第32-33页
 二、学校因素第33-40页
  (一) 职责不明确,角色模糊第33-34页
  (二) 责任负担重,工作量大第34-36页
  (三) 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差第36-39页
  (四) 绩效非显性,成就感低第39-40页
  (五) 专业性不强,缺乏系统培训第40页
 三、辅导员自身因素第40-44页
  (一) 不能脚踏实地,个人期望过高第40页
  (二) 专业技能缺乏,知识面较窄第40-41页
  (三) 职业认同感不强,工作智慧缺乏第41-42页
  (四) 心理承受力差,缺乏心理疏导第42页
  (五) 自身性格缺点,影响日常工作第42-44页
第四章 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第44-52页
 一、提高社会声望第44-45页
  (一)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第44页
  (二) 肯定辅导员的价值,提高社会地位第44-45页
 二、强化学校职责第45-49页
  (一) 明确工作职责,减轻工作负荷第45-46页
  (二) 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第46-47页
  (三) 加强工作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第47-48页
  (四) 完善考核体系,提升工作效率第48-49页
 三、提升自身素质第49-52页
  (一) 客观评价自己,树立奋斗目标第49页
  (二) 寻求心理咨询,保持健康心理第49-50页
  (三) 扩充文化知识,丰富理论素养第50页
  (四) 进行职业规划,提高专业技能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1第56-58页
附录2第58-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高校人才流失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基于相似度区分的联机手写梵音藏文特征降维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