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轨道交通建模及仿真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交通流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轨道交通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 第16-22页 |
·元胞自动机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 | 第16-17页 |
·元胞自动机的构成 | 第17-18页 |
·元胞自动机的特征 | 第18-19页 |
·元胞自动机理论的应用 | 第19-21页 |
·元胞自动机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84号模型 | 第19页 |
·NS模型 | 第19-20页 |
·BML模型 | 第20页 |
·元胞自动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移动闭塞下的CA模型 | 第22-35页 |
·移动闭塞系统简介 | 第22-23页 |
·快慢车运行方式 | 第23页 |
·基于CA的轨道交通建模 | 第23-28页 |
·列车在区间运行的模型 | 第24-26页 |
·绝对制动模型 | 第25-26页 |
·相对制动模型 | 第26页 |
·列车在车站运行的模型 | 第26-28页 |
·列车进站模型 | 第26-28页 |
·列车出站模型 | 第28页 |
·变加速度的CA模型 | 第28-30页 |
·列车受力分析 | 第29-30页 |
·牵引力/制动力 | 第29页 |
·行车阻力 | 第29-30页 |
·快慢车模式CA模型 | 第30-34页 |
·开行比例1:1 | 第32-34页 |
·开行比例1:2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轨道交通流仿真分析 | 第35-46页 |
·不同制动方式的轨道交通流仿真 | 第35-40页 |
·绝对制动方式的交通流 | 第35-39页 |
·列车延迟的影响要素 | 第36-39页 |
·相对制动方式的交通流 | 第39-40页 |
·变加速度的轨道交通流仿真 | 第40-42页 |
·快慢车模式的轨道交通流仿真 | 第42-45页 |
·快慢车1:1交通流仿真结果 | 第42-43页 |
·快慢车1:2交通流仿真结果 | 第43-44页 |
·快慢车模式与普通模式的比较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基于CA模型的列车运行仿真系统 | 第46-51页 |
·仿真系统功能 | 第46-47页 |
·系统的仿真流程 | 第47-48页 |
·系统的功能演示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