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义务教育论文

义务教育择校过程中的教育公平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一、绪论第11-19页
 (一) 研究缘起第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现实意义第11-12页
  2. 理论意义第12页
 (三) 国内外研究择校问题的现状第12-17页
  1. 国内关于择校的研究第12-15页
  2. 国外关于择校的研究第15-17页
 (四)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 文献法第17页
  2. 问卷调查法第17页
  3. 访谈法第17页
  4. 比较法第17-19页
二、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背景分析第19-25页
 (一)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历史发展轨迹第19-21页
  1. 文化大革命前小范围的择校现象第19-20页
  2. 改革开放以来择校行为的扩大化第20-21页
 (二)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现实背景第21-25页
  1. 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是择校发生的直接诱因第21-22页
  2.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择校发生的根本原因第22-23页
  3. 家长的择校能力和意识是择校发生的主观原因第23-24页
  4. 现行的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方式的单一是择校发生的重要因素第24-25页
三、义务教育择校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第25-38页
 (一) 教育公平的理论分析第25-28页
  1. 公平的概念解读第25-27页
  2. 教育公平的概念解读第27-28页
 (二)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第28-35页
  1. 择校行为导致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28-32页
  2. 择校行为导致教育过程不公平第32-34页
  3. 择校行为加剧了校际发展的不平衡第34-35页
 (三) 规范化的择校在另一定程度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第35-38页
  1. 择校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第35-36页
  2. 规范化的择校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第36页
  3. 择校填补了“就近入学”导致的公平缺陷第36-38页
四、引导择校良性发展的建议第38-43页
 (一) 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第38-40页
  1. 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政策倾斜第38-39页
  2. 实行教师轮岗制,促进教师流动第39-40页
 (二) 发展特色教育,扩宽择校渠道第40-41页
  1. 建设特色学校,扩宽家长择校的空间第40页
  2. 引入国外的开放入学制,发展特色教育第40-41页
 (三) 改革招生制度,规范择校行为第41-43页
  1. 改革招生制度,推行招生方式改革第41-42页
  2. 规范择校行为,净化教育风气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一第45-47页
附录二第47-48页
附录三第48-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基于入学、在校生和毕业生市场的视角
下一篇:教师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