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前言 | 第14-18页 |
·研究缘起 | 第14-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研究问题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34页 |
·职业适应能力的同源及相关概念辨析 | 第18-22页 |
·职业与生涯 | 第18页 |
·适应与调适 | 第18-19页 |
·能力与适应能力 | 第19-21页 |
·职业适应能力与生涯适应力 | 第21页 |
·生涯胜任力与职业适应能力 | 第21-22页 |
·职业适应能力的构念结构 | 第22-23页 |
·职业适应能力的测量 | 第23-25页 |
·职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影响职业适应能力的相关因素 | 第25-27页 |
·职业适应能力对结果变量的影响 | 第27页 |
·职业适应能力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 第27-28页 |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8-30页 |
·生涯适应力构念建构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生涯适应力现有测量工具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生涯适应力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研究构想 | 第30-34页 |
·总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总研究假设 | 第31页 |
·总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总研究框架 | 第32-34页 |
3 研究一:职业适应能力构念的经验建构 | 第34-40页 |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研究工具 | 第34页 |
·研究过程 | 第34-35页 |
·研究结果 | 第35-36页 |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反应类目与主题 | 第35-36页 |
·“解决职业发展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的反应类目与主题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4 研究二:企业员工职业适应能力自陈量表的编制 | 第40-58页 |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初试量表的编制 | 第40-50页 |
·测量模型的维度建构与界定 | 第40-41页 |
·量表项目编写与测量形式的确定 | 第41-42页 |
·量表试测与预测 | 第42-43页 |
·初测量表数据分析 | 第43-49页 |
·量表的修订 | 第49-50页 |
·正式量表的确定及测量学指标检验 | 第50-55页 |
·正式施测样本构成 | 第50-51页 |
·信度检验 | 第51页 |
·效度检验 | 第51-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5 研究三:中国企业员工职业适应能力的描述统计特征 | 第58-71页 |
·研究目的 | 第58页 |
·研究方法 | 第58-60页 |
·样本及其构成 | 第58-60页 |
·工具 | 第60页 |
·研究程序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7页 |
·企业员工职业适应能力的总体描述统计分析 | 第60-61页 |
·职业适应能力在组织变量上的特征 | 第61-64页 |
·职业适应能力在个体变量上的特征 | 第64-67页 |
·讨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6 研究四:影响职业适应能力的若干个体与组织因素 | 第7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1-73页 |
·心理资本对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 | 第73-79页 |
·研究目的 | 第73页 |
·研究假设 | 第73-74页 |
·研究方法 | 第74-75页 |
·研究结果 | 第75-78页 |
·讨论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页 |
·人格特质对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 | 第79-86页 |
·研究目的 | 第79页 |
·研究假设 | 第79-80页 |
·研究方法 | 第80-83页 |
·研究结果 | 第83-84页 |
·讨论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工作特征对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中介与调节效应 | 第86-93页 |
·研究目的 | 第86页 |
·研究假设 | 第86-87页 |
·研究方法 | 第87-88页 |
·研究结果 | 第88-92页 |
·讨论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页 |
·组织支持对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序列中介效应 | 第93-99页 |
·研究目的 | 第93页 |
·研究假设 | 第93-95页 |
·研究方法 | 第95-96页 |
·研究结果 | 第96-98页 |
·讨论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页 |
·企业文化特征对员工职业适应性的影响:多层线性整合模型 | 第99-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99页 |
·研究假设 | 第99-101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03页 |
·研究结果 | 第103-109页 |
·讨论 | 第109-110页 |
·结论 | 第110-112页 |
7. 研究五:职业适应能力对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112-12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2-113页 |
·职业适应能力对工作应激的影响 | 第113-1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13页 |
·研究假设 | 第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3-114页 |
·研究结果 | 第114-116页 |
·讨论 | 第116页 |
·结论 | 第116-117页 |
·职业适应能力对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的影响:中介及调节效应 | 第117-12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7页 |
·研究假设 | 第1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17-118页 |
·研究结果 | 第118-120页 |
·讨论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2页 |
·企业员工职业适应能力对工作家庭冲突及应激情绪反应的影响 | 第122-129页 |
·研究目的 | 第122页 |
·研究假设 | 第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2-124页 |
·研究结果 | 第124-127页 |
·讨论 | 第127-128页 |
·结论 | 第128-129页 |
8 职业适应能力干预策略建议 | 第129-140页 |
·职前干预 | 第129-133页 |
·职后自我干预 | 第133-135页 |
·组织干预 | 第135-140页 |
·组织再设计:改善组织功能 | 第136-137页 |
·员工招聘时的适应能力评估 | 第137-138页 |
·在职员工的职业适应能力培训 | 第138-140页 |
9 总讨论与总结论 | 第140-149页 |
·总讨论 | 第140-147页 |
·儒家文化与市场经济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 第140-142页 |
·量表编制的理论建构与经验建构 | 第142-143页 |
·否定式反向题对中国被试的无效性 | 第143-144页 |
·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机制与理论模型 | 第144-145页 |
·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 | 第145-147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47页 |
·总结论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9页 |
汉英专业术语表(按首字拼音顺序) | 第159-162页 |
附录1:企业员工访谈提纲 | 第162-163页 |
附录2:企业员工开放式调查问卷 | 第163-164页 |
附录3:初试量表 | 第164-165页 |
附录4:正式施测量表 | 第165-170页 |
附录5:富士康和中建安装公司测量量表 | 第170-174页 |
附录6:量表施测程序及注意事项 | 第174-175页 |
后记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