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24页 |
| ·去甲金霉素综述 | 第10-12页 |
| ·去甲金霉素的结构 | 第10-11页 |
| ·去甲金霉素的抑菌作用及机理 | 第11页 |
| ·去甲金霉素的药代动力学 | 第11页 |
| ·去甲金霉素的应用 | 第11-12页 |
| ·去甲金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14页 |
| ·丙二酰CoA的合成 | 第12-13页 |
| ·丙二酸半酰胺CoA的合成 | 第13页 |
| ·去甲金霉素合成的总代谢途径 | 第13-14页 |
| ·去甲金霉素生物合成的重要酶系 | 第14-15页 |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 第14-15页 |
| ·磷酸果糖激酶 | 第15页 |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 第15页 |
| ·CoA羧基转移酶 | 第15页 |
| ·脱水四环素氧化酶 | 第15页 |
| ·脱氢四环素氧化酶 | 第15页 |
| ·去甲金霉素合成的代谢调控 | 第15-18页 |
| ·金色链霉菌初级代谢 | 第16页 |
| ·三种途径对去甲金霉素生产的影响 | 第16页 |
| ·脂肪酸合成对去甲金霉素生产的影响 | 第16-17页 |
| ·碳源代谢的影响 | 第17页 |
| ·无机磷酸盐的影响 | 第17页 |
| ·氮源的影响 | 第17页 |
| ·硫氰酸苄酯(BT)的影响 | 第17页 |
| ·L-天冬酰胺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前体 | 第18页 |
| ·其他因素 | 第18页 |
| ·去甲金霉素高产菌株的诱变及筛选 | 第18-21页 |
| ·传统诱变育种 | 第19-21页 |
| ·诱变菌株的选育 | 第21页 |
| ·有关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21-23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 ·菌种 | 第24页 |
| ·培养基配方 | 第24页 |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 ·培养方法 | 第25页 |
| ·斜面培养 | 第25页 |
| ·种子培养 | 第25页 |
| ·发酵培养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 ·杯碟法测定去甲金霉素效价 | 第25-27页 |
| ·常规化学法测定去甲金霉素效价 | 第27-28页 |
| ·酶标板高通量化学法测定去甲金霉素效价 | 第28-29页 |
| ·HPLC测定去甲金霉素效价 | 第29-30页 |
| ·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 ·氨氮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 ·发酵液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0-32页 |
| ·胞内有机酸的测定 | 第32-33页 |
| 第3章 诱变育种 | 第33-40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 ·实验菌种 | 第33页 |
| ·培养基 | 第33页 |
| ·培养方法 | 第33页 |
| ·诱变过程 | 第33-34页 |
| ·耐受三种物质的菌株的筛选 | 第34页 |
| ·诱变处理方法及定向筛选方案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紫外与氯化锂诱变结果 | 第34-35页 |
| ·EMS诱变处理结果 | 第35页 |
| ·去甲金霉素抗性菌株的选育 | 第35-36页 |
| ·2-脱氧-D-葡萄糖抗性菌株的选育 | 第36-37页 |
| ·丙二酸钠抗性菌株的选育 | 第37-38页 |
| ·菌株稳定性的考察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培养基优化及机理分析 | 第40-59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41-44页 |
| ·实验菌种 | 第41页 |
| ·培养基 | 第41页 |
| ·培养方法 | 第41页 |
| ·发酵液中总糖和还原糖、氨氮及菌浓的测定 | 第41页 |
| ·发酵液中DNA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 ·总氮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 第41-42页 |
| ·有机酸的测定 | 第42页 |
| ·还原力NADPH的测定 | 第42页 |
| ·发酵液中CoA羧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 第42-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8页 |
| ·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44-52页 |
| ·优化前后效价提高的原因分析 | 第52-54页 |
| ·发酵液中胞内、胞外有机酸及胞内还原力的测定 | 第54-57页 |
| ·发酵培养基优化前后CoA羧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添加各种物质对去甲金霉素发酵的影响 | 第59-64页 |
| ·前言 | 第59页 |
|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59页 |
| ·实验菌种 | 第59页 |
| ·培养基 | 第59页 |
| ·培养方法 | 第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 ·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柠檬酸钠 | 第59-60页 |
| ·培养基中添加a-萘乙酸(NAA)和硫氰酸苄酯(BT) | 第60-61页 |
| ·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丙二酸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