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义务教育论文

成都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满意度调查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外研究第14-15页
     ·国内研究第15-16页
       ·以地区为样本进行的研究第15页
       ·从义务教育的属性角度进行的研究第15-16页
       ·政府对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第16页
     ·观点评述第16-17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满意度边界厘定第17页
     ·纯公共产品第17页
     ·准公共产品第17-18页
     ·义务教育公共产品第18-19页
   ·理论基础第19-20页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9页
     ·新公共行政理论第19-20页
     ·西方治理理论第20页
   ·国内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方面的经验第20-25页
     ·主要做法第20-22页
       ·深圳市政府第20-21页
       ·重庆市政府第21-22页
     ·基本经验第22-24页
     ·经验借鉴第24-25页
       ·保持适量的民工子弟学校第24页
       ·政府要从财政上给予民办学校扶持第24页
       ·政府强化对民办学校的管理第24-25页
     ·经验启示第25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5-26页
     ·研究思路第25页
     ·研究方法第25-26页
   ·本文创新及不足第26-27页
     ·本文创新第26页
     ·不足之处第26-27页
第二章 成都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满意度调查方案设计第27-35页
   ·基本情况第27-28页
     ·学校布局第27页
     ·师资问题第27-28页
     ·经费投入第28页
     ·办学条件第28页
   ·调查宗旨第28-30页
     ·发掘存在的问题第29页
     ·分析问题的原因第29页
     ·寻求解决的措施第29-30页
   ·调查对象第30-31页
     ·成都市政府第30页
     ·成都市公办中小学第30页
     ·成都市民办民工子弟校第30-31页
     ·成都市农民工家庭与其所在社区第31页
   ·调查方式第31-32页
     ·文献资料第31页
     ·问卷调查第31-32页
     ·走访调查第32页
   ·调查假设第32-33页
     ·假设一:供给总量不足第32页
     ·假设二:供给质量欠佳第32-33页
     ·假设三:供给平衡性差第33页
     ·假设四:供给结构失衡第33页
   ·问卷设计第33-35页
第三章 成都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5-47页
   ·数据汇总第35-36页
     ·走访调查第35页
     ·问卷调查第35-36页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6-38页
     ·信度分析 Reliability Analysis第36-37页
     ·效度分析 Validity Analysis第37-38页
       ·标准第37-38页
       ·因子结构第38页
   ·数据分析第38-42页
     ·问卷数据第38-41页
       ·总量满意度分析与处理第38页
       ·供给质量满意度分析与处理第38-39页
       ·平衡满意度分析与处理第39-40页
       ·供给结构满意度分析与处理第40页
       ·供给综合满意度分析与处理第40-41页
     ·走访数据第41-42页
       ·走访调查资料一第41页
       ·走访调查资料二第41页
       ·走访调查资料三第41-42页
       ·走访调查资料四第42页
       ·走访调查资料五第42页
   ·存在的问题第42-45页
     ·学校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第43页
     ·教育成本高、负担重第43-44页
     ·教育质量存在一定问题第44页
     ·供给机制致使结构失衡第44页
     ·民工子弟学校存在问题多第44-45页
     ·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大第45页
   ·原因分析第45-47页
     ·政策上和制度上的原因第45-46页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社会认同度不同第46页
     ·农民工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第46页
     ·缺乏维权的救济方式第46-47页
第四章 改进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第47-54页
   ·解决学校数量、质量问题的对策第47-49页
     ·提高办学水平第47-48页
     ·强化师资力量第48页
     ·规范管理第48-49页
     ·深挖公办学校接收能力第49页
   ·解决教育成本问题的对策第49-50页
     ·建立专项资金,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第49-50页
     ·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设立专项基金第50页
   ·解决供给机制问题的对策第50-51页
     ·将农民工子女纳入成都市义务教育布局第50-51页
     ·优化农民工子女入学办理程序第51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第51-54页
     ·营造良好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氛围第52页
     ·招聘农民家庭出身的教师第52页
     ·打破“三好学生”单一的评选方法第52-53页
     ·积极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件一第59-62页
附件二第62-63页
附件三:问卷实例第63-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完善研究
下一篇:ZS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