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漫瀚剧源流与发展沿革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漫瀚剧产生的生存空间 | 第12-14页 |
一、 “二人台”艺术的生存空间 | 第12-13页 |
二、 “漫瀚调”艺术的生存空间 | 第13页 |
三、 漫瀚剧产生的生存空间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漫瀚剧缘起与定型 | 第14-16页 |
一、 漫瀚剧形成动因 | 第15页 |
二、 漫瀚剧形成过程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漫瀚剧发展与传承 | 第16-19页 |
一、 漫瀚剧里程碑——《契丹女》 | 第16-17页 |
二、 戏曲改革潮中的《东瀛女》 | 第17页 |
三、 新世纪漫瀚剧代表作——《天职》与《金色时光》 | 第17-19页 |
第四节 漫瀚剧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 | 第19-21页 |
一、 漫瀚剧的文化价值 | 第19-20页 |
二、 漫瀚剧的社会功能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丰州滩传奇》音乐形态分析 | 第21-73页 |
第一节 调式特点 | 第22-34页 |
一、 “羽”调式中男腔特点 | 第22-26页 |
二、 “商”调式中女腔的特点 | 第26-33页 |
三、 男女对唱中采用同宫系统的男“羽”女“商”的调式交替特点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旋律特点及发展旋律的方法 | 第34-52页 |
一、 旋律特点 | 第34-44页 |
二、 发展旋律的方法 | 第44-52页 |
第三节 和声手法及特点 | 第52-58页 |
一、 和声语汇 | 第52-57页 |
二、 和弦结构 | 第57-58页 |
第四节 结构分析 | 第58-60页 |
第五节 节拍节奏特点 | 第60-73页 |
一、 各类板式详解 | 第60-66页 |
二、 板式运用 | 第66-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