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的职业认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5页
 一、研究背景第7页
 二、研究意义及价值第7-9页
 三、研究现状第9-12页
 四、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3-15页
第一章 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第15-33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22页
  一、 师范生第15-16页
  二、 职业认同第16-19页
  三、 身份建构第19-22页
 第二节 师范生身份建构的理论依据第22-26页
  一、 期望理论第22-23页
  二、 需要层次理论第23-25页
  三、 自我效能感理论第25-26页
  四、 师范生身份建构与职业认同——基于理论的视角第26页
 第三节 师范生身份建构的现实依据第26-33页
  一、 全社会的尊重第26-27页
  二、 高等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选择第27-30页
  三、 师范生学业与实习环节的考察第30-33页
第二章 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的调查与分析第33-41页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第33-38页
  一、 调查目的第33页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33页
  三、 调查范围和调查过程第33-34页
  四、 调查方法与统计说明第34-38页
 第二节 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第38-41页
  一、 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的现状第38页
  二、 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38-41页
第三章 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教育的国外借鉴第41-48页
 第一节 国外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第41-45页
  一、 美国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第41-42页
  二、 欧洲师范教育的转型第42-43页
  三、 日本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第43-45页
 第二节 国外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第45-48页
  一、 尊师重教的传统第45-46页
  二、 社会监督与评价第46-47页
  三、 相关院校的努力第47-48页
第四章 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职业认同的途径第48-58页
 第一节 师范大学对师范生的合理定位与规划第48-51页
  一、 坚持师范属性,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第48-49页
  二、 创新教育模式,支撑师范生学科发展第49-50页
  三、 加强实习环节,保证师范生实践能力第50-51页
 第二节 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合理自治第51-54页
  一、 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第51-52页
  二、 综合性大学的局限性与举办教师教育的合理自治第52-54页
 第三节 师范生的自我教育与发展第54-58页
  一、 认清自我,坚定教师职业信念第54-55页
  二、 发展自我,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第55页
  三、 完善自我,强化教师专业理论第55-56页
  四、 超越自我,实现生师角色转化第56-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5页
致谢第65-67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及其改进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与现状研究--以江西省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