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与现状研究--以江西省高校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4页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7-8页
  (一) 选题背景第7页
  (二) 研究意义第7-8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8-10页
  (一) 国外的研究成果第8-9页
  (二) 国内的研究成果第9-10页
 三、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0-12页
  (一) 舆论与舆情第10-11页
  (二) 网络舆情第11页
  (三) 网络舆情管理第11-12页
  (四) 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情管理第12页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4页
  (一) 研究思路第12-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4-17页
 一、 沉默的螺旋理论第14-15页
  (一) 沉默的螺旋理论概述第14页
  (二) 沉默的螺旋与网络舆情管理第14-15页
 二、 议程设置理论第15-17页
  (一) 议程设置理论概述第15页
  (二) 议程设置与网络舆情管理第15-17页
第三章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现状与特点第17-24页
 一、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现状调查第17-20页
  (一) 调研设计第17页
  (二) 现状分析第17-20页
 二.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形成分析第20-22页
  (一)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形成因素分析第20页
  (二) 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方式第20-21页
  (三)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第21-22页
 三、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特点第22-24页
  (一) 群体极化性第22页
  (二) 功利性第22页
  (三) 过激性第22-24页
第四章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第24-28页
 一、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简介第24-25页
  (一) 三大工作体系第24页
  (二) 两级报送体系第24-25页
 二、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机制评述第25-28页
  (一)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26页
  (二)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26-28页
第五章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例第28-31页
 一、 湖南大学管理实例第28-29页
  (一) 团队建设第28-29页
  (二) 运行机制第29页
 二、 上海教卫党委管理实例第29-31页
  (一) 舆情报送机制第29-30页
  (二) 联络工作机制第30页
  (三) 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第30页
  (四) 工作重点第30-31页
第六章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方法的优化第31-37页
 一、 网络舆情信息的搜集、分析和预警第31-32页
  (一) 网络舆情信息的搜集第31-32页
  (二) 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第32页
  (三) 网络舆情信息的预警第32页
 二、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第32-37页
  (一)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控制第33页
  (二) 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引导第33-37页
结束语第37-3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8-41页
附录第41-49页
 附录 1: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的调查问卷第41-44页
 附录 2:针对高校主要管理者的访谈提纲第44-45页
 附录 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师范生身份建构过程中的职业认同研究
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力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