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惩罚到强化的学理探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选题缘由与研究设计 | 第11-17页 |
| 1.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 ·走出教育惩罚争议的误区 | 第11-12页 |
| ·辨析强化理论在教育中的误解误用 | 第12-13页 |
| 2.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 第一章 惩罚与强化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8页 |
| 1 惩罚理论的源起与运用 | 第17-2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及分析 | 第17-20页 |
| ·国内研究综述及分析 | 第20-22页 |
| 2 强化理论的源起与运用 | 第22-28页 |
| ·国外研究综述及分析 | 第22-25页 |
| ·国内研究综述及分析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教育惩罚的理论及其局限 | 第28-39页 |
| 1.什么是教育惩罚 | 第28-30页 |
| 2.关于惩罚的三种理论 | 第30-33页 |
| ·报应主义的观点 | 第30-31页 |
| ·功利主义的观点 | 第31-32页 |
| ·二元论的观点 | 第32-33页 |
| 3.教育惩罚分析 | 第33-36页 |
| ·教育惩罚观 | 第33-34页 |
| ·教育惩罚类型 | 第34-35页 |
| ·教育惩罚要素 | 第35-36页 |
| 4.惩罚目的与教育目的之分析 | 第36-39页 |
| ·教育目的的理想与现实 | 第36-37页 |
| ·惩罚目的演变 | 第37-38页 |
| ·惩罚之替代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强化理论的教育应用 | 第39-49页 |
| 1. 强化理论 | 第39-45页 |
| ·强化 | 第39-40页 |
| ·强化物 | 第40-41页 |
| ·强化类型 | 第41-43页 |
| ·强化程序 | 第43-45页 |
| 2.强化理论的在教育中的误用 | 第45-47页 |
| ·以负强化的名义使用惩罚 | 第45-46页 |
| ·以惩罚的名义误用强化 | 第46-47页 |
| 3.强化理论的教育目的分析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从惩罚到强化之转变 | 第49-57页 |
| 1.惩罚与强化之辨析 | 第49-51页 |
| ·目的辨析 | 第49-50页 |
| ·主体辨析 | 第50页 |
| ·操作辨析 | 第50-51页 |
| 2.从惩罚到强化之学理分析 | 第51-54页 |
| ·必要性分析 | 第51-53页 |
| ·必然性分析 | 第53-54页 |
| 3.从惩罚到强化之案例分析 | 第54-57页 |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第57-61页 |
| 1.强化使用方法总结 | 第57-59页 |
| 2.强化使用的条件分析 | 第59页 |
| 3.强化在教育中的应用局限 | 第59-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