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诱变选育黄原胶高产菌株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30页 |
| ·黄原胶 | 第10-14页 |
| ·黄原胶的结构 | 第11-12页 |
| ·黄原胶的性能 | 第12-14页 |
| ·悬浮性和乳化性 | 第12-13页 |
| ·水溶性和增稠性 | 第13页 |
| ·稳定性 | 第13-14页 |
| ·假塑流变性 | 第14页 |
| ·野油菜黄单胞菌 | 第14-15页 |
| ·黄单胞菌的分类地位 | 第14-15页 |
| ·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性状特征 | 第15页 |
| ·黄原胶合成相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 | 第15-18页 |
| ·黄单胞菌丙酮酸转移酶基因 | 第16页 |
| ·gum基因簇 | 第16-17页 |
| ·β-淀粉酶基因 | 第17页 |
| ·UDPGD基因 | 第17-18页 |
| ·黄原胶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 ·微生物诱变研究 | 第20-25页 |
| ·物理诱变法 | 第20-21页 |
| ·X射线及γ射线诱变 | 第20页 |
| ·微波诱变 | 第20-21页 |
| ·紫外线诱变 | 第21页 |
| ·化学诱变法 | 第21-22页 |
| ·亚硝基胍 | 第22页 |
| ·烷化剂 | 第22页 |
| ·复合诱变 | 第22-25页 |
| ·离子注入 | 第22-23页 |
| ·空间诱变 | 第23-24页 |
| ·激光 | 第24-25页 |
| ·黄原胶的应用 | 第25-28页 |
| ·黄原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5页 |
| ·黄原胶在日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在其他日用工业中的应用 | 第26页 |
| ·黄原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 ·黄原胶在纺织工业中应用 | 第27页 |
| ·黄原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 ·黄原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8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2 产黄原胶菌株的纯化与鉴定 | 第30-44页 |
| ·引言 | 第30-32页 |
| ·菌种鉴定 | 第30-32页 |
| ·16S rRNA | 第30-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 ·菌种来源 | 第32页 |
| ·主要试剂材料 | 第32-33页 |
| ·培养基 | 第33-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9页 |
| ·产胶率的测定 | 第34页 |
| ·黄原胶发酵培养方法 | 第34页 |
| ·16SrDNA鉴定 | 第34-39页 |
| ·细菌基因组提取方法 | 第34-35页 |
| ·16SrDNA序列的扩增 | 第35-36页 |
| ·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 | 第36-37页 |
| ·目的基因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 | 第37页 |
| ·感受态大肠杆菌的制备 | 第37-38页 |
| ·感受态细菌的转化 | 第38页 |
| ·转化克隆的筛选和鉴定 | 第38-39页 |
| ·测序 | 第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 ·菌株3-2B-1的形态特征 | 第39-40页 |
| ·镜检形态 | 第39-40页 |
| ·菌种鉴定结果 | 第40-43页 |
| ·目的基因PCR结果 | 第41页 |
| ·基因片段转化PCR鉴定结果 | 第41-42页 |
| ·测序鉴定结果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3 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诱变及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44-55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46页 |
| ·菌种 | 第44-45页 |
| ·培养基 | 第45页 |
|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 ·实验器材 | 第45-46页 |
| ·诱变方法 | 第46-47页 |
| ·微波诱变法 | 第46-47页 |
| ·制备菌悬液 | 第46页 |
| ·稀释涂布 | 第46-47页 |
| ·筛选方法 | 第47页 |
| ·培养优化 | 第47-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 ·菌株3-2B-1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8-49页 |
| ·种龄的确定 | 第49页 |
| ·微波诱变致死率曲线 | 第49-50页 |
| ·微波诱变菌株筛选结果 | 第50-51页 |
| ·0一4培养优化结果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5页 |
|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