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1 材料 | 第12页 |
| 2 方法 | 第12-16页 |
| 2.1 工艺试验 | 第12-14页 |
| 2.2 感官审评 | 第14-15页 |
| 2.3 生化成分分析 | 第15-16页 |
| 2.3.1 主要滋味及色泽成分分析测定 | 第15页 |
| 2.3.2 香气成分分析 | 第15-1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39页 |
| 3.1 感官审评结果与分析 | 第16-20页 |
| 3.1.1 不同造型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 第16-19页 |
| 3.1.2 各乌龙茶品种的造型适制能力的差异 | 第19-20页 |
| 3.2 主要滋味、色泽成分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0-25页 |
| 3.2.1 不同造型工艺对乌龙茶滋味、色泽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20-23页 |
| 3.2.2 不同造型乌龙茶滋味、色泽成分含量差异的显著性比较 | 第23-24页 |
| 3.3.3 造型工艺对各品种乌龙茶滋味及色泽成分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3 香气成分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5-39页 |
| 3.3.1 铁观音六种造型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含量 | 第25-28页 |
| 3.3.2 水仙六种造型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含量 | 第28-35页 |
| 3.3.3 各造型乌龙茶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 | 第35页 |
| 3.3.4 各造型乌龙茶差别较大的香气成分 | 第35-38页 |
| 3.3.5 各造型乌龙茶香气成分总量的差异 | 第38-39页 |
| 3.3.6 造型工艺对乌龙茶品种特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 第39页 |
| 4 感官品质特征与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关系浅析 | 第39-41页 |
| 4.1 滋味、色泽与生化成分的关系 | 第39-40页 |
| 4.2 香型与香气成分的关系 | 第40-41页 |
| 5 讨论 | 第41-42页 |
| 5.1 造型工艺与乌龙茶品质差异的显著性 | 第41页 |
| 5.2 感官品质特征与生化成分的相关性 | 第41-42页 |
| 5.3 造型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机理 | 第42页 |
| 5.4 乌龙茶造型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的应用前景 | 第42页 |
| 6 结论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