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緒論 | 第9-14页 |
第一節 趙岐与《孟子章句》 | 第9-10页 |
第二節 章句概述 | 第10-12页 |
第三節 《孟子章句》訓詁研究現狀、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孟子章句》的訓詁內容 | 第14-35页 |
第一節 篇章訓釋 | 第14-18页 |
一、釋篇名 | 第14-15页 |
二、闡明篇章大意 | 第15-17页 |
三、分析篇章結構 | 第17-18页 |
第二節 詞句訓釋 | 第18-22页 |
一、釋詞 | 第18-20页 |
二、釋句 | 第20-22页 |
第三節 名物典章制度訓釋 | 第22-27页 |
一、釋人名 | 第22-24页 |
二、釋國名、地名 | 第24-25页 |
三、釋山名、水名 | 第25页 |
四、釋物名 | 第25-26页 |
五、釋典章制度 | 第26-27页 |
第四節 其它訓釋 | 第27-34页 |
一、揭示語法 | 第28-32页 |
二、揭示修辭 | 第32-33页 |
三、說明引文出處 | 第33-34页 |
第五節 小結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孟子章句》的訓詁術語 | 第35-47页 |
第一節 解釋詞句意義的術語 | 第35-40页 |
一、曰、為、謂之、稱_1 | 第35-36页 |
二、謂 | 第36-37页 |
三、猶 | 第37页 |
四、亦 | 第37-38页 |
五、言 | 第38-39页 |
六、故 | 第39-40页 |
第二節 表示語法意義的術語 | 第40-43页 |
一、辭、發音 | 第40-41页 |
二、貌 | 第41-42页 |
三、屬、類、稱_2 | 第42页 |
四、所以 | 第42-43页 |
五、聲、音_1 | 第43页 |
第三節 表示修辭意義的術語 | 第43-44页 |
一、喻 | 第43-44页 |
二、重言、再言、申言 | 第44页 |
第四節 引異說的術語和注音術語 | 第44-45页 |
一、引異說的術語:一說、一曰、或曰、又言 | 第44-45页 |
二、注音術語:音_2 | 第45页 |
第五節 小結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孟子章句》的訓詁方法 | 第47-59页 |
第一節 釋詞方法 | 第47-50页 |
一、以同(近)義詞為釋 | 第47页 |
二、解釋詞語在的語境中的特定含義 | 第47-48页 |
三、義界 | 第48页 |
四、描寫釋詞 | 第48-49页 |
五、引書釋詞 | 第49页 |
六、因聲求義 | 第49-50页 |
第二節 釋句方法 | 第50-57页 |
一、翻譯 | 第50-53页 |
二、解說 | 第53-57页 |
第三節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結語 | 第59-61页 |
一、訓詁體例之特點——“章別為指” | 第59页 |
二、訓詁內容之特點——釋句為重 | 第59-60页 |
三、訓詁方法之特點——引證、推因 | 第60-61页 |
參考文獻 | 第61-64页 |
致謝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