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话题及其相近术语说明 | 第10-12页 |
·主语 | 第10-11页 |
·主题和主位 | 第11-12页 |
·话题 | 第12页 |
·话题研究简述 | 第12-17页 |
·汉语不同学派话题的研究 | 第13-15页 |
·话题的语言层次归属研究 | 第15-16页 |
·关于话题其他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说明及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的方法和特色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汉语的语篇话题与语篇结构 | 第20-30页 |
·汉语小句话题与汉语语篇话题 | 第20-25页 |
·句子层面话题的研究及其局限 | 第20-21页 |
·语篇层面话题的研究及界定 | 第21-25页 |
·汉语语篇的结构与话题在语篇中的地位 | 第25-29页 |
·英汉语篇的特点差异 | 第25-26页 |
·汉语语篇的基本构件和结构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汉语不同语体语篇话题的对比研究 | 第30-46页 |
·语料说明及语体的分类 | 第3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0-33页 |
·口语语体语篇话题 | 第33-38页 |
·口语语体语篇话题的句法表现方式 | 第34-36页 |
·口语语体语篇话题的回指方式和频度 | 第36-38页 |
·书面语体语篇话题 | 第38-41页 |
·书面语体语篇话题的句法表现方式 | 第38-39页 |
·书面语体语篇话题的回指方式和频度 | 第39-41页 |
·不同语体语篇话题差异的成因分析 | 第41-44页 |
·关于可及性理论 | 第41页 |
·不同语体语篇话题差异的成因分析 | 第41-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汉语隐性语篇话题确定过程的心理语言学个案研究 | 第46-56页 |
·个案研究背景 | 第46-4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6页 |
·关于口语报告法 | 第46-47页 |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 第47-48页 |
·测试的对象即被试 | 第47页 |
·测试的问题即材料 | 第47页 |
·测试的过程即步骤 | 第47-48页 |
·测试的分析与结果 | 第48-54页 |
·对口语报告的片段划分和标识 | 第48-49页 |
·对口语报告的阶段划分和分析 | 第49-51页 |
·该测试带给确定汉语隐性语篇话题的启示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本章附录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启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