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路段平面行人过街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 | 第15-33页 |
·平面过街行人、自行车和助动车过街需求到达特性分析 | 第15-18页 |
·宏观过街需求到达特性分析 | 第15-17页 |
·微观过街需求到达特性分析 | 第17-18页 |
·交通实体过街特性分析 | 第18-24页 |
·无信号控制条件下过街交通特征分析 | 第19页 |
·定时式信号控制条件下过街交通特征分析 | 第19-23页 |
·感应式信号控制条件下过街交通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人行横道的通行能力 | 第24-26页 |
·通行能力概述 | 第24页 |
·人行横道的通行能力 | 第24-25页 |
·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通行能力 | 第25-26页 |
·人群中行人的动态交通流模型分析 | 第26-32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26-30页 |
·模型的模拟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路段机动车流交通特性分析 | 第33-43页 |
·进入路段初始车流的特征分析 | 第33-36页 |
·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对进入路段机动车流特征的影响 | 第33-35页 |
·进入路段初始车流合流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路段中行驶机动车车速特征分析 | 第36页 |
·路段中行驶机动车流的离散性分析 | 第36-39页 |
·路段中行驶机动车流在人行横道的延误分析 | 第39-40页 |
·路段中行驶机动车流受人行横道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单点行人过街配时优化方法研究 | 第43-49页 |
·单点信号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优化 | 第43-47页 |
·现状交通调查 | 第43-44页 |
·存在问题 | 第44页 |
·改进方案 | 第44-47页 |
·各信号方案平均信号控制延误的比较 | 第47页 |
·单点定时式控制路段过街人行横道信号配时优化 | 第47-48页 |
·信号控制人行横道最小绿灯时间的确定 | 第47-48页 |
·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的通行能力分析 | 第48页 |
·行人高峰小时所需的绿灯时间的确定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路段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联动控制方法研究 | 第49-90页 |
·现行城市干道行人交通和机动车交通运行状况分析 | 第49-50页 |
·问题的简化和一些假定 | 第49页 |
·现行城市主干道行人交通和机动车交通运行基本状况 | 第49页 |
·运行状况分析 | 第49-50页 |
·基于绿波带设计思想的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的联动控制 | 第50-52页 |
·绿波带的设计思想 | 第50页 |
·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控制信号的协调 | 第50页 |
·应用实例分析 | 第50-52页 |
·基于可穿越空档的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的联动控制 | 第52-74页 |
·路段上有一个定时式控制人行横道情况下的单向协调控制 | 第52-60页 |
·路段上有两个定时式控制人行横道情况下的单向联动控制 | 第60-61页 |
·实例分析 | 第61-74页 |
·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递阶联动控制建模 | 第74-77页 |
·建模思想 | 第74页 |
·数学模型 | 第74-76页 |
·分解联动算法及其步骤 | 第76-77页 |
·过饱和交通下的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联动控制模型简介 | 第77-78页 |
·基于实时模糊控制方法的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联动控制 | 第78-85页 |
·城市主干道模糊线控制方法介绍 | 第78-79页 |
·模糊控制器构成 | 第79-85页 |
·实时模糊线控制仿真研究 | 第85页 |
·城市主干道人行横道设置个数研究 | 第85-88页 |
·交叉口间距已定的情况下人行横道设置的个数研究 | 第85-86页 |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人行横道设置个数探讨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联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 | 第90-119页 |
·评价内容 | 第90页 |
·评价技术和评价方法 | 第90-96页 |
·城市交通干线评价的研究状况 | 第90-91页 |
·考虑行人过街的城市交通干线运行状态评价 | 第91-92页 |
·考虑行人过街的城市交通干线安全状况评价 | 第92-93页 |
·城市交通干线环境影响评价 | 第93-96页 |
·城市交通干线社会影响评价 | 第9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96-100页 |
·城市交通干线系统特性 | 第96页 |
·城市交通干线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96-97页 |
·城市交通干线评价方法的选定 | 第97页 |
·考虑行人过街的城市交通干线评价准则的基本思路 | 第97-99页 |
·城市交通干线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99-100页 |
·城市交通干线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00页 |
·城市交通干线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第100-104页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100-10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01-104页 |
·应用实例分析 | 第104-118页 |
·太平北路(珠江路-北京东路段)现状基本情况分析 | 第105页 |
·指标的界定与分级 | 第105-109页 |
·利用AHP法对太平北路(珠江路-北京东路段)现状进行评价 | 第109-111页 |
·问题与建议 | 第111-113页 |
·利用AHP法对改进方案的评价 | 第113-114页 |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太平北路(珠江路-北京东路段)进行评价 | 第114-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9-120页 |
·创新之处 | 第120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26-127页 |
附录 | 第127-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