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引言 | 第1-12页 |
(一) 题旨 | 第9-10页 |
1 概念界定 | 第9页 |
2 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与材料选定 | 第10-12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材料选定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人系汉字类释 | 第12-29页 |
一、“人”字释义 | 第12-13页 |
二、人字系汉字类释 | 第13-29页 |
(一) “人”作独立构意字符的汉字 | 第13-22页 |
1 单“人”构组 | 第13-20页 |
A 正面人形类 | 第14-16页 |
B 姿态迥异类 | 第16-17页 |
C 突出器官类 | 第17-19页 |
D 性别年龄类 | 第19-20页 |
2 多“人”构组 | 第20-22页 |
A 并立 | 第20页 |
B 相背 | 第20-21页 |
C 相从 | 第21页 |
D 相向 | 第21-22页 |
(二) 人形基础上添加其他非人形构意字符的人系字 | 第22-29页 |
1 静态构意 | 第22-24页 |
2 动态构意 | 第24-29页 |
A 人作施事主体 | 第24-26页 |
B 人作受事主体 | 第26-29页 |
第三节 甲骨文人字系汉字特点综述 | 第29-35页 |
(一) 集中体现出汉字的精神内质——人本精神 | 第29-30页 |
(二) 从造字法上看,人系汉字主要是以象形和会意为主 | 第30-31页 |
(三) 人系汉字群是印刻远古社会历史文化最璀璨的活化石 | 第31-32页 |
(四) 人系汉字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多字后来都被《说文》列入部首字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8页 |
附录一 甲骨文人系汉字体系图示 | 第38-39页 |
附录二 甲骨文人系汉字总表 | 第39-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