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的问题 | 第16-17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1.3 文献回顾与研究进展 | 第17-32页 |
1.3.1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1.3.2 利益输出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1.3.3 市场效应研究综述 | 第26-32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33-34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基本理论研究 | 第35-61页 |
2.1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理论背景 | 第35-36页 |
2.2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的内涵 | 第36-37页 |
2.3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的机理描述 | 第37-47页 |
2.3.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形成机理 | 第37-39页 |
2.3.2 上市公司利益输出动因描述 | 第39-42页 |
2.3.3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约束力量分析 | 第42-47页 |
2.4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的基石—盈余管理 | 第47-52页 |
2.4.1 盈余管理基本概念 | 第47-48页 |
2.4.2 盈余管理类型分析 | 第48-50页 |
2.4.3 盈余管理研究假说 | 第50-52页 |
2.5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的手段及流程 | 第52-57页 |
2.5.1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的手段 | 第52-56页 |
2.5.2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的过程 | 第56-57页 |
2.6 市场反应与上市公司利益转移事件 | 第57-59页 |
2.6.1 市场反应特征的理论解释 | 第57-58页 |
2.6.2 中国股市利益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特征 | 第58-5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的基石—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 | 第61-87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61-62页 |
3.2 模型简介及样本选择 | 第62-63页 |
3.2.1 模型简介 | 第62-63页 |
3.2.2 样本选择 | 第63页 |
3.3 管理后盈余分布特征研究 | 第63-65页 |
3.3.1 管理后盈余分布统计 | 第63-64页 |
3.3.2 管理后盈余分布特征 | 第64-65页 |
3.4 不同ROE区间的盈余管理研究 | 第65-70页 |
3.4.1 修正的琼斯模型回归结果 | 第65-66页 |
3.4.2 不同ROE区间盈余管理特征 | 第66-68页 |
3.4.3 区间合并及组间比较 | 第68-70页 |
3.5 基于盈余目标的盈余管理研究 | 第70-77页 |
3.5.1 UME的计算 | 第70-72页 |
3.5.2 UME< Target1时的盈余管理特征 | 第72-73页 |
3.5.3 UME≥Target1时的盈余管理特征 | 第73-74页 |
3.5.4 UME< Target2时的盈余管理特征 | 第74-75页 |
3.5.5 UME≥Target2时的盈余管理特征 | 第75-76页 |
3.5.6 基于Target的盈余管理特征总结 | 第76-77页 |
3.6 回归分析—引入制约因子 | 第77-82页 |
3.6.1 模型设计 | 第77-80页 |
3.6.2 回归结果 | 第80-82页 |
3.7 盈余目标与制约因子的交互影响 | 第82-84页 |
3.7.1 模型设计 | 第82-83页 |
3.7.2 回归结果 | 第83-8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过程实证研究 | 第87-103页 |
4.1 引言 | 第87页 |
4.2 基于冀东水泥的上市公司利益转移过程实证研究 | 第87-99页 |
4.2.1 冀东水泥基本情况分析 | 第87-90页 |
4.2.2 股权融资偏好和盈余管理 | 第90-92页 |
4.2.3 高额派现与利益转移 | 第92-93页 |
4.2.4 大股东占款、关联交易与利益转移 | 第93-97页 |
4.2.5 约束力量与利益转移 | 第97-99页 |
4.3 相关讨论 | 第99-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的市场传导效应研究 | 第103-123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103-106页 |
5.1.1 模型选择 | 第103-106页 |
5.1.2 研究窗口 | 第106页 |
5.2 样本的选择标准 | 第106-109页 |
5.2.1 利益转移事件的界定 | 第106-107页 |
5.2.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107-108页 |
5.2.3 样本的分布及其特征 | 第108-109页 |
5.3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市场效应实证结果 | 第109-121页 |
5.3.1 关联销售市场效应实证结果 | 第109-111页 |
5.3.2 关联资产转让市场效应实证结果 | 第111-113页 |
5.3.3 关联采购市场效应实证结果 | 第113-115页 |
5.3.4 关联资产收购市场效应实证结果 | 第115-117页 |
5.3.5 关联投资市场效应实证结果 | 第117-119页 |
5.3.6 关联资产置换市场效应实证结果 | 第119-121页 |
5.4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市场效应结论 | 第121-122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122-123页 |
第六章 结论、展望与建议 | 第123-12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23-12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25页 |
6.3 政策建议 | 第125-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附录A: 2001 - 2003“十大”会计师事务所 | 第137-138页 |
附录B: 冀东水泥历年股东大会配股决议 | 第138-139页 |
附录C: 上市公司利益转移行为市场传导效应样本 | 第139-142页 |
附录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