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3 本文逻辑结构 | 第11-13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本文所做工作 | 第13-16页 |
1.5.1 本文的写作过程 | 第13-14页 |
1.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5页 |
2.1 绩效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2.1.1 绩效概念 | 第16-18页 |
2.1.2 绩效特点 | 第18页 |
2.1.3 绩效类型 | 第18-19页 |
2.2 绩效管理概述 | 第19-20页 |
2.2.1 绩效管理特点 | 第19-20页 |
2.2.2 绩效管理的构成 | 第20页 |
2.2.3 绩效管理的程序 | 第20页 |
2.3 绩效考核理论概述 | 第20-22页 |
2.3.1 绩效考核的概念与目的 | 第20-21页 |
2.3.2 绩效考核标 | 第21页 |
2.3.3 绩效考核方法 | 第21-22页 |
2.4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 第22-25页 |
3 HD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5-35页 |
3.1 公司简介 | 第25-27页 |
3.1.1 公司发展历程 | 第25页 |
3.1.2 公司组织机构 | 第25-27页 |
3.2 人力资源现状 | 第27-29页 |
3.2.1 年龄结构 | 第27-28页 |
3.2.2 知识结构 | 第28-29页 |
3.3 HD公司现行绩效管理的弊端 | 第29-35页 |
3.3.1 绩效管理目标错误 | 第30页 |
3.3.2 考核没有标准化参照系 | 第30-31页 |
3.3.3 工作考核相对薄弱,缺乏规范的目标管理 | 第31-33页 |
3.3.4 只有部门考核缺乏个人考核 | 第33页 |
3.3.5 考核目的不明,忽视过程 | 第33页 |
3.3.6 缺乏纠偏机制,考核过于强调负强化 | 第33-35页 |
4 绩效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 第35-42页 |
4.1 系统设计要求 | 第35页 |
4.2 系统设计思路 | 第35-37页 |
4.2.1 对中高层管理人员采用目标管理评价法 | 第36页 |
4.2.2 对其它管理人员采用工作标准法 | 第36页 |
4.2.3 重视自我评价,将内容分业绩考核和态度考核 | 第36-37页 |
4.2.4 短长期考核相结合 | 第37页 |
4.3 系统设计程序 | 第37-42页 |
4.3.1 公司战略及业务重点 | 第37-38页 |
4.3.2 以工作分析为基础,设计岗位说明书 | 第38页 |
4.3.3 员工分层、分类、设计相应考核流程方法 | 第38-39页 |
4.3.4 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目标 | 第39-42页 |
5 考核系统方案设计 | 第42-56页 |
5.1 系统总体介绍 | 第42页 |
5.1.1 安全生产行为规范 | 第42页 |
5.1.2 岗位工作绩效考核 | 第42页 |
5.2 安全生产行为规范考核 | 第42页 |
5.3 岗位工作业绩考核进行分层分类管理 | 第42-44页 |
5.4 平时工作业绩考核 | 第44-47页 |
5.4.1 一级考核 | 第44-45页 |
5.4.2 二级考核 | 第45-46页 |
5.4.3 三级考核 | 第46-47页 |
5.5 年度综合考评 | 第47-56页 |
5.5.1 一级考核 | 第47-53页 |
5.5.2 二级考核 | 第53-54页 |
5.5.3 三级考核 | 第54-56页 |
6 考核系统方案的实施 | 第56-64页 |
6.1 工作目标体系 | 第56-59页 |
6.1.1 目标体系建立 | 第56-57页 |
6.1.2 公司目标分解 | 第57-59页 |
6.2 健全考核的管理机构,规范考核工作 | 第59页 |
6.3 建立绩效考核的纠偏机制 | 第59页 |
6.4 建立完善的沟通,及时反馈考核结果 | 第59-60页 |
6.4.1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 第59-60页 |
6.4.2 重视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 | 第60页 |
6.5 考核结果的应用 | 第60-62页 |
6.5.1 平时工作业绩考核结果是兑现绩效工资的依据 | 第60页 |
6.5.2 安全生产行为规范考核结果在绩效工资中扣罚 | 第60-61页 |
6.5.3 年度综合评价用于调整工资 | 第61页 |
6.5.4 年度评优 | 第61-62页 |
6.6 考核体系不断改进 | 第62页 |
6.7 考核系统的评估 | 第62-64页 |
7 结论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