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新课改与中学语文教学 | 第9-18页 |
第一节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现状 | 第9-13页 |
一、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 第9-11页 |
二、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评估和思考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新课改下如何改变陈旧的语文教学观 | 第13-18页 |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 第14-16页 |
二、语文向其他学科迁移、向课外延伸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新课改下谈比较阅读 | 第18-27页 |
第一节 比较文学及其引进中学课堂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一、比较文学 | 第18-19页 |
二、比较文学引入中学课堂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比较教学 | 第20-27页 |
一、比较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21-22页 |
二、语文课比较教学的依据 | 第22-23页 |
三、语文课比较教学的方式 | 第23-25页 |
四、语文课比较教学的操作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比较阅读 | 第27-58页 |
第一节 诗歌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 第27-31页 |
一、同一题材,不同作者的诗歌比较 | 第27-29页 |
二、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比较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散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 第31-46页 |
一、比较写景散文中不同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 第31-34页 |
二、比较抒情散文中不同作品的情感及情感表现手法 | 第34-39页 |
三、比较写人叙事散文中不同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 第39-44页 |
四、比较中外同一类别的散文不同的写作特色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小说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 第46-51页 |
一、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 | 第47-49页 |
二、比较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作品 | 第49-51页 |
第四节 文言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 第51-58页 |
一、同一篇名不同作者的作品比较 | 第51-55页 |
二、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 | 第55-58页 |
第四章 语文比较教学对现今中学课堂的作用 | 第58-64页 |
第一节 比较阅读教学有利于拓宽深化知识层面,构建知识体系 | 第58-60页 |
一、由点到面的转化,拓宽知识层面 | 第58-59页 |
二、由浅入深,深化知识层面 | 第59-60页 |
三、由点到线的转化,构建知识体系 | 第60页 |
第二节 比较阅读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写作思路 | 第60-64页 |
一、比较阅读教学激发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 第61页 |
二、比较阅读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