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5页 |
1 绪论 | 第15-27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简介 | 第15-16页 |
·SPR传感器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SPR传感原理 | 第16页 |
·SPR传感器检测方式 | 第16-19页 |
·SPR传感器主要指标 | 第19-20页 |
·SPR传感器的结构类型 | 第20-22页 |
·SPR传感技术的产品化及推广应用 | 第22-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4-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5-27页 |
2 表面等离子体基本理论 | 第27-37页 |
·金属的色散模型 | 第27-30页 |
·光在金属内的传播 | 第27-28页 |
·金属Drude模型 | 第28-30页 |
·SPR基本理论 | 第30-34页 |
·电介质/金属界面的SPW | 第30-32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第32-34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三层膜结构中反射系数的计算 | 第34页 |
·四层和多层膜结构中反射系数的计算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SPR传感器的典型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37-46页 |
·SPR传感的应用方式及典型结构 | 第37-39页 |
·SPR传感的应用方式 | 第37页 |
·SPR传感的典型结构 | 第37-39页 |
·不同结构SPR传感器性能比较 | 第39-45页 |
·灵敏度及线性测量范围比较与分析 | 第39-42页 |
·抗噪声能力比较 | 第42-43页 |
·不同SPR传感器结构的适用性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探测光束主要参数对SPR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第46-64页 |
·探测光束准直度的影响 | 第46-58页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46-48页 |
·光束发散度对SPR反射率曲线的展宽效应 | 第48-51页 |
·对SPR角度型传感器的影响 | 第51-52页 |
·对SPR强度型传感器的影响 | 第52-54页 |
·对SPR波长型传感器的影响 | 第54-56页 |
·实验验证 | 第56-58页 |
·探测光束谱线宽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探测光束偏振度的影响 | 第59-63页 |
·理论模型 | 第59页 |
·数值模拟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SPR技术应用于复折射率介质测量 | 第64-97页 |
·样品复折射率定义 | 第64-65页 |
·样品复折射率与SPR可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第65-70页 |
·反射率与待测样品复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 第66-67页 |
·s光和p光的相对位相延迟与待测样品复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 第67-68页 |
·SPR测量吸收介质复折射率的几种方法 | 第68-70页 |
·SPR技术测量液态生物组织复折射率 | 第70-79页 |
·生物组织的光学性质描述 | 第70-72页 |
·SPR相位差曲线拟合法测量生物组织复折射率 | 第72-79页 |
·SPR技术应用于吸收介质检测 | 第79-96页 |
·复折射率lorentz模型 | 第79-80页 |
·SPR技术应用于吸收介质测量 | 第80-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周期结构SPR特性研究 | 第97-115页 |
·周期结构数值计算方法 | 第97-106页 |
·基于平面波展开的散射矩阵法 | 第97-101页 |
·有限元法 | 第101-105页 |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和验证 | 第105-106页 |
·二维周期结构SPR传感 | 第106-114页 |
·二维周期结构SPR传输特性 | 第106-111页 |
·二维周期结构SPR传感 | 第111-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论文总结 | 第115-116页 |
·创新点总结 | 第116页 |
·展望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0页 |
附录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