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国内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发展状况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企业信用评级相关理论介绍 | 第21-31页 |
·企业信用评级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信用 | 第21页 |
·信用评级 | 第21-22页 |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 第22页 |
·企业偿债意愿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行为科学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企业偿债能力评级的相关理论 | 第26-31页 |
·企业偿债能力风险分析方法概述 | 第26-27页 |
·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方法选择 | 第27-30页 |
·评级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大型制造业企业偿债能力评级 | 第31-53页 |
·大型企业偿债能力的相关概念 | 第31-32页 |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风险的界定 | 第31页 |
·ST制度与ST公司 | 第31-32页 |
·研究样本与对照样本选择 | 第32-35页 |
·我国ST公司概况 | 第32-33页 |
·研究的前提假设 | 第33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33-35页 |
·2005-2006年样本偿债能力评级 | 第35-40页 |
·相关财务指标分析 | 第35-39页 |
·偿债能力评级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 第39-40页 |
·2007年样本偿债能力评级 | 第40-45页 |
·相关财务指标分析 | 第40-45页 |
·两样本的异常财务指标比较 | 第45页 |
·两样本偿债能力风险传导过程比较与评级方法 | 第45-53页 |
·两样本偿债能力风险传导过程比较 | 第45-50页 |
·大型制造业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指标 | 第50-52页 |
·Logistic评级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大型企业偿债能力评级的行业因素分析 | 第53-63页 |
·我国大型纺织企业"ST"概况 | 第53-54页 |
·纺织业的基础性地位 | 第53页 |
·纺织企业"ST"概况 | 第53-54页 |
·我国大型纺织企业偿债能力风险传导过程 | 第54-61页 |
·研究样本选择 | 第54页 |
·相关财务指标分析 | 第54-60页 |
·纺织业ST公司偿债能力风险成因 | 第60-61页 |
·Logistic评级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纺织业偿债能力风险形成的特殊因素 | 第61页 |
·Logistic评级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第五章 中小型企业偿债能力评级 | 第63-74页 |
·中小型企业偿债能力风险分析 | 第63-71页 |
·中小型企业的界定 | 第63-64页 |
·相关财务指标分析 | 第64-70页 |
·中小型企业偿债能力风险成因 | 第70-71页 |
·Logistic评级模型的建立 | 第71-74页 |
·中小型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指标 | 第71-72页 |
·Logistic评级模型的建立 | 第72-74页 |
第六章 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74-84页 |
·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指标体系 | 第74-76页 |
·评级指标分析 | 第74-76页 |
·评级指标体系 | 第76页 |
·实证检验 | 第76-84页 |
·大型制造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76-78页 |
·大型纺织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78-82页 |
·中小型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82-84页 |
第七章 微型企业偿债能力评级 | 第84-92页 |
·微型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指标 | 第84-90页 |
·微型企业的界定 | 第84-85页 |
·相关偿债能力评级指标分析 | 第85-89页 |
·微型企业偿债能力评级指标体系 | 第89-90页 |
·Logistic评级模型的建立与实证检验 | 第90-92页 |
·Logistic评级模型的建立 | 第90-91页 |
·实证检验 | 第91-92页 |
第八章 企业偿债意愿的博弈分析 | 第92-101页 |
·企业偿债意愿博弈分析 | 第92-96页 |
·博弈的相关概念 | 第92页 |
·企业偿债意愿博弈模型的构建 | 第92-95页 |
·企业偿债次序的原因剖析 | 第95-96页 |
·企业偿还银行长期借款意愿分析 | 第96-100页 |
·企业偿还银行长期借款的基本性质 | 第96-97页 |
·企业偿还银行长期借款意愿动态博弈模型 | 第97-100页 |
·企业偿债意愿与企业信用 | 第100-101页 |
·企业偿债意愿的影响因素 | 第100页 |
·企业偿债意愿与企业信用的关系 | 第100-101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研究结论 | 第101-104页 |
·最终成果 | 第101-102页 |
·政策建议 | 第102-104页 |
·研究展望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附录 | 第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