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本文的选题背景 | 第12页 |
·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深圳发展银行的人力资源制度设计 | 第13页 |
·分析深圳发展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 | 第13页 |
·深圳发展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归纳解决深圳发展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措施 | 第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查找文献法 | 第14页 |
·调查研究法 | 第14页 |
·归纳演绎法 | 第14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人力资源产生的背景综述 | 第15-16页 |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第2章 深圳发展银行人才需求基本面分析 | 第21-27页 |
·深圳发展银行职位和能力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深圳发展银行目标员工选择方式 | 第23-25页 |
·塑造良好的银行形象能吸引更多的应聘者 | 第23-24页 |
·适合的招聘渠道正确选择能对应聘者进行细分 | 第24-25页 |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人才甄选 | 第25-27页 |
·制定完善的深圳发展银行招聘规划 | 第25页 |
·合理组建银行系统的招聘团队 | 第25-27页 |
第3章 深圳发展银行双赢的员工培训与开发手段 | 第27-34页 |
·员工培训与开发所包含的内容 | 第27-29页 |
·银行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内涵 | 第27-29页 |
·员工培训与开发对银行与员工双方双赢效应分析 | 第29-30页 |
·培训与开发是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必要措施 | 第29页 |
·培训与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 | 第29-30页 |
·培训与开发是银行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 第30页 |
·培训与开发是提高银行工作质量的必要措施 | 第30页 |
·中外银行在员工培训与开发方面的案例与实际效果 | 第30-34页 |
第4章 深圳发展银行员工流失管理与流动机制重构 | 第34-41页 |
·员工流失管理是控制深圳发展银行人才外流的重要措施 | 第34-35页 |
·对员工流动的立法管理 | 第34-35页 |
·对员工流失的规章管理 | 第35页 |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35页 |
·人才内聘对外部招聘的优势分析 | 第35-41页 |
·银行储备干部巡回轮岗机制 | 第37页 |
·培养银行“多面手”和轮换银行职务的代理 | 第37-38页 |
·从银行长远发展考虑,培养经营管理骨干的轮换 | 第38-39页 |
·从银行短期利益考虑,其他职位轮换的正确设置 | 第39页 |
·合理的银行内部晋升体制 | 第39-41页 |
第5章 深圳发展银行业绩效评估评判人才机制分析 | 第41-45页 |
·深圳发展银行业绩效评估的现状与问题 | 第41-43页 |
·绩效评估过程中的平均化倾向严重,影响评估的公正性 | 第41-42页 |
·绩效评估方法落后,评估结果失真状况大量存在 | 第42页 |
·绩效评估内容设置不全面,缺乏相配套的激励措施 | 第42页 |
·深圳发展银行存在着按计划比例分配评估结果的问题 | 第42-43页 |
·提升深圳发展银行业绩效评估水平的对策 | 第43-45页 |
·借鉴国外先进方法,创建适合我国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 第43页 |
·建立完善的激励奖励制度,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效力 | 第43-44页 |
·重视非财务的价值驱动因素,完善深圳发展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 第44-45页 |
第6章 深圳发展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45-52页 |
·深圳发展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分类 | 第45-48页 |
·深圳发展银行招聘风险 | 第45-47页 |
·深圳发展银行绩效考评风险 | 第47页 |
·深圳发展银行薪金管理风险 | 第47-48页 |
·深圳发展银行员工培训风险 | 第48页 |
·深圳发展银行员工管理风险 | 第48页 |
·深圳发展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识别 | 第48-49页 |
·深圳发展银行风险评估 | 第49-50页 |
·深圳发展银行风险驾驭 | 第50-5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2-55页 |
·实施多元化、市场化的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 第52页 |
·实施系统的人才培训战略,为深圳发展银行做好优质的人才储备 | 第52-53页 |
·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监控体系及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 | 第53页 |
·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实行阶梯型的激励制度 | 第53-54页 |
·改革旧的管理模式,营造敬业爱岗、以行为家的团队精神与企业文化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