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理论论文--轮轨关系论文

高速车轮失圆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及其监测方法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4页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4-27页
     ·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铁道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现状及发展第16-17页
     ·车轮失圆数值仿真研究现状及发展第17-18页
     ·车轮失圆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第18-20页
     ·轮轨力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第20-23页
     ·压电传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23-27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31页
第二章 高速铁路车轮失圆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的建立第31-55页
   ·高速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1-33页
   ·高速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第33-46页
     ·车辆结构动力学仿真模型第34-38页
     ·轨道结构动力学仿真模型第38-40页
     ·轮轨动态耦合关系模型第40-46页
   ·动力学分析计算理论第46-50页
     ·广义坐标的选择第46-47页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47页
     ·初始条件分析第47-48页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第48-50页
   ·动力学仿真参数的设置第50-52页
     ·求解器的比较第51页
     ·积分格式的比较第51-52页
     ·输出步长和相关参数的设置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三章 高速铁路车轮失圆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第55-79页
   ·车轮失圆的类型及产生机理第55-58页
     ·车轮擦伤第55页
     ·踏面剥离第55-56页
     ·局部不圆顺第56-57页
     ·车轮多边形化第57页
     ·车轮波磨第57-58页
   ·车轮扁疤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分析第58-63页
     ·车轮扁疤激励的数学模型第58-59页
     ·车轮扁疤的冲击机理第59-61页
     ·车轮扁疤作用下轮轨动力作用特征分析第61-63页
   ·车轮踏面局部不圆顺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分析第63-67页
     ·车轮踏面局部不圆顺激励的数学模型第63-65页
     ·不圆顺车轮作用下轮轨动力作用特征分析第65-67页
   ·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分析第67-76页
     ·车轮多边形磨耗激励的数学模型第67-69页
     ·多边形车轮作用下轮轨动力作用特征分析第69-76页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四章 基于压电传感的铁路轮轨力实时监测方法研究第79-115页
   ·监测方法总体方案设计第79-80页
   ·钢轨受力的有限元分析和传感器的布设原则第80-89页
     ·有碴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分析第80-86页
     ·无碴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分析第86-88页
     ·压电传感器的布设原则第88-89页
   ·基于PVDF压电传感技术的轮轨力测试原理第89-100页
     ·轮轨之间的作用力第89-91页
     ·轮轨垂向力测试原理第91-93页
     ·轮轨横向力测试原理第93-94页
     ·基于压电传感技术的轮轨力测试公式的推导第94-98页
     ·PVDF压电传感器粘贴偏转角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第98-100页
   ·轮轨力测试原理的有限元仿真计算第100-105页
     ·轮轨垂向力测试原理的有限元验证第100-102页
     ·轮轨横向力测试原理的有限元验证第102-105页
   ·PVDF压电传感动态特性的实验研究第105-111页
     ·动态响应特性第105-108页
     ·频率稳定性第108-109页
     ·抗电磁干扰特性第109页
     ·零漂特性第109-110页
     ·轨道结构谐响应分析第110-111页
   ·标定试验第111-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5页
第五章 基于压电传感的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设计第115-135页
   ·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第115-119页
     ·系统设计的硬件平台第115-119页
     ·系统设计的软件平台第119页
   ·应用软件设计第119-130页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与实现第120-124页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第124-127页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与实现第127-128页
     ·数据显示模块设计与实现第128-129页
     ·文件处理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第129-130页
   ·基于Matlab Web Server远程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130-134页
     ·Matlab Web Server的组成与工作流程第131页
     ·基于Matlab Web Server的远程监测模块的实现第131-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9页
   ·结论第135-136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36页
   ·展望第136-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9页
作者简历第149-15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工程穿越既有地铁线路变形控制标准和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型铁路客运站的进路分配问题及缓冲时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