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概念界定 | 第14-19页 |
·课程标准 | 第14-15页 |
·课程实施 | 第15页 |
·课程选择性 | 第15-16页 |
·模块课程 | 第16-17页 |
·走班制教学 | 第17-18页 |
·高考方案 | 第18页 |
·考试大纲 | 第18-19页 |
·模块课程实施的研究 | 第19-26页 |
·国外模块课程实施 | 第19-24页 |
·国内模块课程实施的研究 | 第24-26页 |
·我国考试大纲对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 | 第26-28页 |
·新课程之前考试大纲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第26-27页 |
·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说明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第27-28页 |
·研究设计 | 第28-3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和样本 | 第30-32页 |
·论文结构与研究框架 | 第32-35页 |
·论文结构 | 第32-33页 |
·研究框架 | 第33-35页 |
第2章 高考改革方案研究 | 第35-55页 |
·高考改革方案研究单元的确定 | 第35-37页 |
·高考改革方案的概念框架 | 第37-38页 |
·高考改革的基本目标 | 第38-40页 |
·高校招生选拔模式和高考科目的设置 | 第40-43页 |
·高考方案的选拔模式、高考科目 | 第40-41页 |
·招生模式、考试科目设置的特点分析 | 第41-43页 |
·各省的招生录取方法 | 第43-44页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 第44-47页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功能 | 第44-45页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方式 | 第45-47页 |
·综合素质评价 | 第47-50页 |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研究 | 第48-49页 |
·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 | 第50页 |
·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的选择性 | 第50-52页 |
·考试类型、考试层次的选择性 | 第50-51页 |
·考试科目的选择性 | 第51-52页 |
·考试内容的选择性 | 第52页 |
本章结语及讨论 | 第52-55页 |
第3章 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及大纲说明的比较研究 | 第55-101页 |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比较 | 第55-70页 |
·物理课程目标与考试大纲考核目标比较 | 第55-59页 |
·物理课程标准内容与考试大纲内容的比较 | 第59-65页 |
·课程标准的选择性与考试大纲的选择性 | 第65-70页 |
·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比较 | 第70-84页 |
·课程目标与考试大纲考核目标的比较 | 第70-73页 |
·课程标准内容与考试大纲内容的比较 | 第73-80页 |
·课程标准选择性与考试大纲的选择性比较 | 第80-84页 |
·生物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比较 | 第84-100页 |
·课程目标与考试大纲考核目标的比较 | 第84-89页 |
·课标内容要求与考试大纲内容要求的比较 | 第89-97页 |
·课程标准的选择性与考试大纲选择性的比较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4章 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开设的影响研究 | 第101-129页 |
·模块课程总体认识及开设情况 | 第101-103页 |
·模块课程设置的总体认识 | 第101-103页 |
·对必修和选修系列的认识 | 第103页 |
·模块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调查 | 第103-112页 |
·模块课程开设总体情况 | 第103-107页 |
·物理学科模块课程开出情况 | 第107-108页 |
·化学学科模块课程开出情况 | 第108-109页 |
·生物学科模块课程开出情况 | 第109-110页 |
·高考方案对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开出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考试大纲说明对选修模块开设的影响 | 第112-123页 |
·物理考试大纲说明对物理选考模块选开的影响 | 第112-117页 |
·化学考试大纲说明对化学选考模块选开的影响 | 第117-120页 |
·生物考试大纲说明对生物模块选开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模块课程开设根据 | 第123-126页 |
·理科、文科生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开设异同情况 | 第123-124页 |
·学校选开模块课程的依据 | 第124-126页 |
·海南省各模块教学时数安排 | 第126-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5章 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科学领域模块课程选学的影响研究 | 第129-137页 |
·学生对模块选修课程学习的态度 | 第129-134页 |
·学生对模块课程的认识 | 第129-131页 |
·学生期望的模块课程设置形式 | 第131页 |
·学生期望的开课方式 | 第131-134页 |
·学生选学模块课程的主要根据 | 第134-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6章 山东省Z市实验中学"选课、走班"的个案研究 | 第137-149页 |
·学校概况 | 第137-138页 |
·选课和走班的个案研究 | 第138-142页 |
·专项选课和分层走班的实施 | 第138-141页 |
·2008 级理、化、生选课走班的实施 | 第141-142页 |
·选课与走班中问题与对策 | 第142-144页 |
·选择教师与选择课程 | 第142页 |
·课程学习时间拉长 | 第142-143页 |
·走班的教室安排 | 第143页 |
·选课走班后的师资不足 | 第143页 |
·走班制教学的课程表编制 | 第143-144页 |
·师生对选课和走班的评价 | 第144-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实施建议 | 第149-155页 |
·本研究总的结论 | 第149-151页 |
·模块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 第151-153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3-154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3页 |
附录 | 第163-173页 |
致谢 | 第173-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