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5-19页
     ·国内外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内容框架与创新点第19-22页
     ·内容框架第19-21页
     ·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第22-34页
   ·高新技术产业界定第22页
   ·自主创新的管理界面第22-26页
     ·R&D 部门与市场营销界面第22-23页
     ·R&D 与生产部门界面第23-25页
     ·R&D 部门与R& D、开发设计的界面第25页
     ·高新技术产业与政府机构的界面第25-26页
   ·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第26-28页
     ·因子分析法第26-27页
     ·聚类分析法第27-28页
   ·要素禀赋与经济增长模型第28-33页
     ·要素禀赋的内涵第28页
     ·要素禀赋的作用机制第28-32页
     ·经济增长模型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34-43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第34-38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第34-35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第35-36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第36-38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特点第38-40页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第38页
     ·重大高新技术项目不断增加第38-39页
     ·政府支持力度持续上升第39-40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自主创新活动界面运转有待于加强第40-41页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亟待更加完善第41页
     ·低 R&D 活动制约着自主创新的深化第41页
     ·自主创新活动之间关联效应不明显第41-42页
     ·缺乏自主创新的战略眼光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横向评价第43-50页
   ·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第43页
   ·评价指标体系第43-44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能力评价第44-48页
     ·镇江与江苏其他城市的实证分析第44-47页
     ·结果分析第47-48页
   ·基于聚类分析的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第48-49页
     ·镇江及其他城市的实证分析第48页
     ·结果分析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纵向评价第50-57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变化第50-53页
     ·人才资源变化第50-51页
     ·财力资源变化第51-52页
     ·技术资源流向变化第52-53页
   ·镇江历年技术进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作用第53-56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第53-55页
     ·结果分析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提升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界面管理第57-64页
   ·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内部界面障碍第57-59页
     ·R&D 部门与市场营销界面的障碍第57-58页
     ·R&D 部门与生产部门界面的障碍第58-59页
     ·R&D 部门与开发设计部门的界面障碍第59页
   ·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界面障碍第59-60页
     ·高新技术产业与政府机构的界面障碍第59页
     ·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界面障碍第59-60页
   ·提升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界面管理第60-62页
     ·R&D 部门与市场营销界面管理第60-61页
     ·R&D 部门与生产部门界面管理第61页
     ·R&D 部门与开发设计部门的界面管理第61页
     ·整合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能第61-62页
   ·提升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界面管理第62-63页
     ·加强不同界面之间的信息沟通第62页
     ·建立更优的组织形式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7章 提升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模式选择第64-72页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镇江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模式第64-65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第64-65页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培育第65页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镇江高新技术产业组织模式第65-68页
     ·中心--卫星组织模式第65-66页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模式第66-67页
     ·高新技术产业的虚拟集群第67-68页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制度创新模式第68-71页
     ·创新政府管理制度第68-70页
     ·创新知识产权制度第70页
     ·创新人才制度第70-71页
     ·创新资本运行模式第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8章 提高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第72-80页
   ·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战略第72-74页
     ·资金投入战略选择第72-73页
     ·人才投入战略选择第73-74页
   ·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战略第74-76页
     ·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战略第74-75页
     ·文化建设战略第75-76页
     ·政府的管理战略选择第76页
   ·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战略第76-78页
     ·高新产品销售面向国际第77页
     ·高新产品研发面向未来第77-78页
   ·高新技术产业载体规划战略第78-79页
     ·强化高新区孵化功能第78页
     ·强化高新区创新枢纽功能第78-79页
     ·强化高新区集聚功能第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详细摘要第88-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中小企业动态客户关系管理
下一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A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