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A企业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Contents第10-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选题背景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9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7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7-18页
     ·内控评价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第18-19页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第19-23页
     ·研究思路第19-21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1-23页
第2章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第23-30页
   ·评价的目的第23页
   ·评价的主体第23-25页
     ·评价主体的分类第23-24页
     ·本文的评价主体第24-25页
   ·评价的标准第25页
   ·评价的程序第25-28页
     ·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第26页
     ·初步了解内部控制第26页
     ·测试内部控制第26-27页
     ·评价内部控制第27页
     ·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第27-28页
   ·评价的方法第28-29页
     ·健全性测试的方法第28-29页
     ·符合性测试的方法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内部控制的递阶层次评价模型构建第30-42页
   ·ERM 框架第30-31页
   ·解析ERM 框架第31-33页
     ·ERM 框架内涵第31-32页
     ·ERM 框架的层次结构第32-33页
   ·建立内部控制递阶层次评价模型第33-35页
     ·逻辑分析第33-34页
     ·构建内部控制递阶层次评价模型第34-35页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重点关注点选择举例第35-41页
     ·运营风险评估第35-39页
     ·风险应对第39-41页
     ·进销存控制测试中重点关注的点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审计抽样在符合性测试中的运用第42-51页
   ·符合性测试中存在的问题第42页
   ·运用审计抽样的优点第42-43页
   ·审计抽样产生的风险第43-44页
     ·抽样风险第43-44页
     ·非抽样风险第44页
   ·审计抽样中的两种抽样模型第44-45页
   ·抽样步骤第45-50页
     ·样本设计阶段第46页
     ·选取样本阶段第46-49页
     ·评价样本阶段第49-50页
     ·记录抽样程序第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第51-58页
   ·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的必要性第51页
   ·递阶层次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1-53页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第53-56页
     ·构造判断矩阵第53-54页
     ·计算相对权重第54-55页
     ·一致性检验第55-56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评价值第56-57页
     ·建立评分矩阵第56-57页
     ·分层评价和综合评价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案例研究第58-70页
   ·背景第58页
   ·综合评价第58-66页
     ·建立判断矩阵第58-61页
     ·计算权重向量第61-65页
     ·建立评分矩阵第65-66页
     ·评价结果第66页
   ·结果分析和建议第66-68页
     ·结果分析第66-67页
     ·内部控制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总结和展望第70-72页
 总结第70-71页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详细摘要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镇江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研究
下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