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上篇 中国摇滚乐发展三十年 | 第11-24页 |
第一节 中国摇滚乐启蒙时代(1980-1989) | 第11-14页 |
一、崔健的《一无所有》:中国摇滚乐的第一声呐喊 | 第12-13页 |
二、摇滚乐party: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温床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中国摇滚乐的经典时代(1990-1996) | 第14-18页 |
一、"重金属"(heavy metal)热潮 | 第15-17页 |
二、摇滚乐的大型演出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中国摇滚乐标新立异的时代(1997至今) | 第18-24页 |
一、地下摇滚怒潮 | 第18-20页 |
二、朋克的兴起 | 第20-21页 |
三、多样化的尝试 | 第21-22页 |
四、独立音乐(indie)的发展 | 第22-24页 |
下篇 中国摇滚乐的审美转向研究 | 第24-48页 |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乐转向的临界点 | 第24-28页 |
一、市场经济的深入 | 第24-25页 |
二、市民阶层的扩大 | 第25-26页 |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 第26-27页 |
四、消费社会的变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中国摇滚乐叙述主题的转向 | 第28-38页 |
一、爱情心理的表达 | 第29-30页 |
二、城市生活体验的摹写 | 第30-33页 |
三、关于底层的叙述 | 第33-35页 |
四、青春期的描绘 | 第35-38页 |
第三节 中国摇滚乐审美特征的转向 | 第38-44页 |
一、从崇高到世俗 | 第38-39页 |
二、从文学性到娱乐性 | 第39-42页 |
三、从反叛性到媚俗 | 第42-44页 |
第四节 中国摇滚乐传播方式的转向 | 第44-48页 |
一、走向MTV | 第45-46页 |
二、走向现场表演 | 第46-47页 |
三、走向网络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