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成就目标概况 | 第13-19页 |
·成就目标的理论渊源 | 第13-14页 |
·成就目标的内涵 | 第14-15页 |
·成就目标的结构 | 第15-18页 |
·成就目标的性别、年级特点研究 | 第18-19页 |
·社会比较的相关研究 | 第19-26页 |
·社会比较及相关概念的内涵 | 第19-22页 |
·社会比较的类型 | 第22-23页 |
·社会比较的动机 | 第23-24页 |
·社会比较的结果 | 第24-26页 |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概述 | 第26-27页 |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 | 第26-27页 |
·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 第27页 |
·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27-33页 |
·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的关系 | 第27-29页 |
·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29-30页 |
·社会比较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30-33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33-35页 |
·问题提出 | 第33-34页 |
·拟研究的问题和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初中生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 | 第34页 |
·初中生成就目标类型特点 | 第34页 |
·不同类型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 第34页 |
·初中生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34页 |
·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研究对象 | 第35页 |
·研究工具 | 第35-36页 |
·成就目标定向量表 | 第35页 |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 第35-36页 |
·社会比较量表 | 第36页 |
·研究程序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7-47页 |
·初中生成就目标的基本特点 | 第37-39页 |
·初中生掌握-接近目标的特点分析 | 第37页 |
·初中生掌握-回避目标的特点分析 | 第37-38页 |
·初中生成绩-接近目标的特点分析 | 第38页 |
·初中生成绩-回避目标的特点分析 | 第38页 |
·初中生成就目标的家庭城乡来源差异 | 第38-39页 |
·初中生成就目标的类型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类型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40-41页 |
·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41-43页 |
·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 | 第41-42页 |
·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3-47页 |
·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3-45页 |
·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综合讨论及教育启示 | 第47-59页 |
·综合讨论 | 第47-53页 |
·初中生成就目标的基本特点 | 第47-49页 |
·初中生成就目标的类型分析 | 第49-50页 |
·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50-51页 |
·成就目标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51-53页 |
·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3页 |
·教育启示 | 第53-59页 |
·引导学生形成适当的个人成就目标 | 第53-54页 |
·根据学生的不同成就目标类型而因材施教 | 第54-55页 |
·指导学生对社会比较信息进行合理解释,引导其进行积极的社会比较 | 第55页 |
·提高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信 | 第55-5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附录 A | 第69-71页 |
附录 B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