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智力资本的内涵 | 第10-13页 |
·国外学者对智力资本内涵的界定 | 第10-11页 |
·国内学者对智力资本内涵的界定 | 第11-12页 |
·本文对智力资本内涵的界定 | 第12-13页 |
·智力资本计量和报告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智力资本计量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BSC理论在智力资本计量中的运用综述 | 第18-19页 |
·智力资本报告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其对本文的启示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22-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与论文研究有关的基本理论 | 第25-31页 |
·企业资源基础论 | 第25页 |
·企业智力资本观 | 第25-26页 |
·BSC理论 | 第26-28页 |
·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基本理论的运用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基于BSC的企业智力资本计量模型的构建 | 第31-40页 |
·BSC非财务维度与智力资本的耦合关系 | 第31-32页 |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32-33页 |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PSR法 | 第33页 |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指标体系分析 | 第33-38页 |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体系分析 | 第34-35页 |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体系分析 | 第35-37页 |
·顾客维度指标体系分析 | 第37-38页 |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模型的提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0-73页 |
·样本选择与描述 | 第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3页 |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模型的因子分析 | 第43-54页 |
·学习与成长维度因子分析 | 第43-47页 |
·内部流程维度因子分析 | 第47-50页 |
·顾客维度因子分析 | 第50-54页 |
·变量定义 | 第54-57页 |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的实证分析模型 | 第57页 |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57-64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7-58页 |
·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8-64页 |
·研究启示 | 第64-68页 |
·各维度综合因子及其公共因子对智力资本综合价值的作用 | 第64-67页 |
·控制变量对智力资本综合价值的作用 | 第67页 |
·实证研究对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启示 | 第67-68页 |
·提升企业智力资本价值的建议 | 第68-73页 |
·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 | 第68-70页 |
·各维度间综合因子均衡发展 | 第70页 |
·三个维度内各公共因子均衡发展 | 第70-71页 |
·智力资本会计的推广与运用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基于BSC计量模型的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研究 | 第73-85页 |
·基于BSC计量模型的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研究框架 | 第73-75页 |
·企业智力资本对外报告研究 | 第75-79页 |
·对外报告方式的选择 | 第75-76页 |
·指标披露研究 | 第76-77页 |
·对外报告设计 | 第77-79页 |
·企业智力资本对内报告研究 | 第79-80页 |
·影响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障碍 | 第80-82页 |
·对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建议 | 第82-85页 |
结束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与发表的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