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产品的自反性感知对消费者采用意愿的影响--以移动商务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选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概念界定 | 第8-9页 |
·新技术产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新技术产品的消费者采用 | 第9-10页 |
·新技术产品的消费者抵制 | 第10-12页 |
·移动商务的发展及其消费者行为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移动商务的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移动商务的消费者行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8-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2-30页 |
·消费者接受行为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理性行为理论(TRA) | 第22-23页 |
·计划行为理论(TPB) | 第23-25页 |
·分解计划行为理论 | 第25-26页 |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 | 第26-28页 |
·消费者对新技术产品的感知风险 | 第28-30页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 第30-42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0-40页 |
·消费者对移动商务的采用意愿 | 第30-33页 |
·新技术产品自反性的感知对消费者采用意愿的影响 | 第33-40页 |
·人口统计变量的影响 | 第40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40-42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42-49页 |
·移动商务的产品类 | 第42-43页 |
·变量的定义和衡量 | 第43-46页 |
·变量的定义 | 第43页 |
·变量的测量 | 第43-46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 第46-47页 |
·问卷设计 | 第46页 |
·调查对象及问卷的发放方式 | 第46-47页 |
·调研结果 | 第47页 |
·分析方法 | 第47-49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过程 | 第49-63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51页 |
·样本人口统计分析 | 第49页 |
·样本对移动商务认知的统计分析 | 第49-51页 |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1-55页 |
·信度分析 | 第51页 |
·效度分析 | 第51-54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4-55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5-58页 |
·研究假设的结构方程检验 | 第55-57页 |
·路径分析 | 第57-58页 |
·方差分析 | 第58-61页 |
·性别对各因素影响的关系 | 第58-59页 |
·年龄对各因素影响的关系 | 第59-60页 |
·受教育程度对各因素影响的关系 | 第60页 |
·月可支配收入对各因素影响的关系 | 第60-61页 |
·研究假设验证结果 | 第61-63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管理启示 | 第63-6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63-65页 |
·管理启示 | 第65-67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7页 |
·本文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