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言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 研究实质、思维及策略 | 第16-20页 |
1.4.1 研究实质 | 第16-18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知识型员工激励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2.1 知识型员工 | 第20-22页 |
2.1.1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知识型员工特征 | 第21-22页 |
2.2 激励和激励机制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1 激励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2 激励机制激 | 第23页 |
2.3 激励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3.1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23-24页 |
2.3.2 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说法 | 第24-25页 |
2.3.3 富勒姆与期望效应 | 第25页 |
2.3.4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第25-27页 |
3 云南H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3.1 云南H咨询公司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3.1.1 云南H咨询公司背景 | 第27-28页 |
3.1.2 云南H咨询公司组织结构图 | 第28页 |
3.1.3 云南H咨询公司人员结构 | 第28-29页 |
3.1.4 云南H咨询公司咨询员工流失情况 | 第29页 |
3.2 云南H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现状 | 第29-31页 |
3.2.1 绩效考核激励 | 第30页 |
3.2.2 培训激励机制 | 第30-31页 |
4 云南H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需求调查 | 第31-43页 |
4.1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第31-36页 |
4.1.1 样本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4.1.2 知识型员工需求特性分布 | 第32-34页 |
4.1.3 不同类型知识型员工样本的需求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4.2 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需求因素重要性调查 | 第36-38页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4.4 云南H咨询公司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4.4.1 薪酬奖励方式欠妥 | 第40-41页 |
4.4.2 缺乏科学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 第41-42页 |
4.4.3 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和反馈 | 第42-43页 |
5 云南H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构建设想与方案 | 第43-50页 |
5.1 构建的总体思路 | 第43-44页 |
5.1.1 构建的目标 | 第43页 |
5.1.2 构建的原则 | 第43页 |
5.1.3 构建程序 | 第43-44页 |
5.2 云南H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确定 | 第44页 |
5.3 云南H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构建方案设计 | 第44-50页 |
5.3.1 薪酬福利因素激励措施 | 第44-45页 |
5.3.2 晋升成就激励措施 | 第45-46页 |
5.3.3 知识能力因素的激励措施 | 第46-47页 |
5.3.4 不同环境的激励行为 | 第47-48页 |
5.3.5 可作用于团体的激励模式 | 第48-50页 |
6 云南H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施策略 | 第50-58页 |
6.1 以员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激励 | 第50-53页 |
6.1.1 知悉同行业的工资水准,确保本公司的工资出于正常水平 | 第50页 |
6.1.2 实行人才等级制度 | 第50-51页 |
6.1.3 推行全新的工资回报形式 | 第51页 |
6.1.4 细化报酬体系,强化个人绩效的重要程度 | 第51页 |
6.1.5 扎实地推进更具科学性的新薪酬管理体系落地 | 第51-52页 |
6.1.6 给予圆满任务的小组和主要负责人股权 | 第52页 |
6.1.7 将工作成果综合工资福利,并留给员工自由选择权 | 第52-53页 |
6.2 绩效评估----凭借经过优化的绩效考核体例 | 第53-55页 |
6.2.1 制定精炼、无差、有效的绩效考评体例 | 第53-54页 |
6.2.2 实时、确切的绩效追踪模式 | 第54-55页 |
6.3 组织架构----改革并开拓的新的体系 | 第55-56页 |
6.3.1 适应性调整管理幅度 | 第55页 |
6.3.2 对知识型员工展开培养和发展策略研讨行动 | 第55-56页 |
6.4 引导机制----宜家性的企业人文环境 | 第56-58页 |
6.4.1 安宁宜居的工作氛围 | 第56页 |
6.4.2 把知识型员工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决策层 | 第56-57页 |
6.4.3 正视知识型员工,疏导和清理公司交流通路 | 第57-5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7.1 结论 | 第58页 |
7.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1 A“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调查问卷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