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磁致伸缩效应船舶轴系扭矩测量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扭矩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钢弦式测量 | 第11页 |
| 1.2.2 磁电式测量 | 第11-13页 |
| 1.2.3 光电式测量 | 第13-14页 |
| 1.2.4 应变片非接触式测量 | 第14-15页 |
| 1.3 基于磁致伸缩材料的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1.5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2章 基于逆磁致伸缩效应扭矩测量方法原理分析 | 第19-34页 |
| 2.1 逆磁致伸缩效应 | 第19-25页 |
| 2.1.1 逆磁致伸缩材料的本质 | 第19-21页 |
| 2.1.2 铁磁性材料逆磁致伸缩机制 | 第21-23页 |
| 2.1.3 逆磁致伸缩模型 | 第23-25页 |
| 2.2 非晶态合金材料的性能 | 第25-26页 |
| 2.3 逆磁致伸缩扭矩传感器设计原理 | 第26-28页 |
| 2.4 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分析 | 第28-30页 |
| 2.5 非晶态合金材料选择 | 第30-33页 |
| 2.5.1 非晶态合金的选材 | 第30-32页 |
| 2.5.2 非晶薄带的附着 | 第32-33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传感器特性仿真分析 | 第34-44页 |
| 3.1 电磁场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4-37页 |
| 3.1.1 电磁场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34-36页 |
| 3.1.2 磁场计算的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 3.1.3 电磁场仿真的有限元求解法 | 第37页 |
| 3.2 传感器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37-41页 |
| 3.2.1 逆磁致伸缩扭矩传感器有限元模型 | 第38页 |
| 3.2.2 仿真计算方案 | 第38-39页 |
| 3.2.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 3.3 动态仿真分析 | 第41-4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静态扭矩测试试验验证 | 第44-51页 |
| 4.1 传感器及静态扭矩试验台架设计 | 第44-45页 |
| 4.2 测试系统设计 | 第45-47页 |
| 4.3 静态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4.3.1 激励源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3.2 磁隙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4 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动态扭矩测试试验验证 | 第51-65页 |
| 5.1 试验台架简介 | 第51-54页 |
| 5.2 动态试验方案 | 第54-55页 |
| 5.3 磁隙影响试验 | 第55-62页 |
| 5.3.1 传感器在0.8mm磁隙下的输出特性 | 第56-59页 |
| 5.3.2 传感器在1mm磁隙下的输出特性 | 第59-62页 |
| 5.4 转速的影响试验 | 第62-63页 |
| 5.5 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