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下的新产品开发研究--以慈创海外公司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3 集成产品开发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2 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 第12-15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23页 |
2.1 新产品开发综述 | 第15-17页 |
2.1.1 新产品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2 新产品开发的方向 | 第16页 |
2.1.3 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式 | 第16-17页 |
2.1.4 新产品开发成功的保障措施 | 第17页 |
2.2 集成产品开发综述 | 第17-23页 |
2.2.1 集成产品开发定义及产生背景 | 第17-18页 |
2.2.2 集成产品开发特点 | 第18-19页 |
2.2.3 集成产品开发主要阶段 | 第19-21页 |
2.2.4 集成产品开发的优势 | 第21页 |
2.2.5 集成产品开发的局限性 | 第21-23页 |
3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下的新产品设计方案优化 | 第23-33页 |
3.1 概念阶段的优化 | 第24-26页 |
3.1.1 明确产品定义 | 第24-25页 |
3.1.2 识别产品技术、质量需求 | 第25页 |
3.1.3 识别产品可测试性需求 | 第25-26页 |
3.2 计划阶段的优化 | 第26-29页 |
3.2.1 零部件特性矩阵分析 | 第26-27页 |
3.2.2 整机DFMEA分析及风险评估 | 第27页 |
3.2.3 电气方案设计 | 第27-28页 |
3.2.4 供应商质量评估 | 第28页 |
3.2.5 前期可靠性试验 | 第28-29页 |
3.3 开发阶段的优化 | 第29-31页 |
3.3.1 结构件图纸设计、工艺性分析及评审 | 第29页 |
3.3.2 电气设计分析、论证及优化 | 第29-30页 |
3.3.3 零部件设计失效模式分析 | 第30页 |
3.3.4 零部件试验 | 第30页 |
3.3.5 手工样机、上线样机制作 | 第30-31页 |
3.4 验证阶段的优化 | 第31-32页 |
3.5 发布及生命周期阶段的优化 | 第32-33页 |
4 慈创公司新产品开发情况及分析 | 第33-39页 |
4.1 慈创公司介绍 | 第33-34页 |
4.2 慈创公司新产品开发状况 | 第34-37页 |
4.2.1 慈创公司研发概览 | 第34-35页 |
4.2.2 慈创国内公司新产品开发状况 | 第35-36页 |
4.2.3 慈创海外公司新产品开发现状 | 第36-37页 |
4.3 慈创海外公司新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5 慈创海外公司SX油烟机项目开发实施 | 第39-59页 |
5.1 SX项目概念阶段的实施 | 第39-43页 |
5.1.1 明确产品定义 | 第39-40页 |
5.1.2 技术需求识别 | 第40-42页 |
5.1.3 质量需求识别 | 第42-43页 |
5.1.4 可测试性需求识别 | 第43页 |
5.2 SX项目计划阶段的实施 | 第43-49页 |
5.2.1 特性-零部件矩阵分析 | 第44-45页 |
5.2.2 整机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及风险评估 | 第45-46页 |
5.2.3 电气方案设计 | 第46-48页 |
5.2.4 供应商质量能力评估 | 第48页 |
5.2.5 前期可靠性试验 | 第48-49页 |
5.3 SX项目开发阶段的实施 | 第49-54页 |
5.3.1 图纸设计、结构工艺性分析及评审 | 第49-50页 |
5.3.2 电气设计分析、论证及优化 | 第50-51页 |
5.3.3 零部件设计失效模式分析 | 第51-52页 |
5.3.4 零部件试验 | 第52-53页 |
5.3.5 产品手工样机、上线样机制作及评估 | 第53-54页 |
5.4 SX项目验证阶段的实施 | 第54-56页 |
5.5 SX项目发布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实施 | 第56-57页 |
5.6 慈创海外公司新产品开发的总结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