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评价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1.5.2 规范分析法 | 第17页 |
1.5.3 调查法 | 第17页 |
1.5.4 案例研究法 | 第17页 |
1.6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7-19页 |
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2.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与受托责任制 | 第19-20页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1.3 政府绩效审计理论 | 第20-21页 |
2.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概述 | 第21-24页 |
2.2.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定义 | 第21页 |
2.2.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特点 | 第21-24页 |
3.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 第24-29页 |
3.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总体情况 | 第24-26页 |
3.1.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现状 | 第24-25页 |
3.1.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概况 | 第25-26页 |
3.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程序分析 | 第26-28页 |
3.2.1 立项阶段 | 第26页 |
3.2.2 准备阶段 | 第26-27页 |
3.2.3 实施阶段 | 第27页 |
3.2.4 审计报告阶段 | 第27-28页 |
3.2.5 后续跟踪阶段 | 第28页 |
3.3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必要性分析 | 第28-29页 |
4.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问题分析——以A市为例 | 第29-37页 |
4.1 案例背景 | 第29页 |
4.2 A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概况 | 第29-32页 |
4.2.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目标 | 第29-30页 |
4.2.2 审计主体和范围 | 第30页 |
4.2.3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内容 | 第30-32页 |
4.3 A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结果 | 第32-33页 |
4.3.1 基本情况 | 第32页 |
4.3.2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4.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难点 | 第33-37页 |
4.4.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复杂 | 第33页 |
4.4.2 审计内容和评价标准不全面 | 第33-34页 |
4.4.3 审计取证难度较大且资源有限 | 第34-35页 |
4.4.4 审计独立性受限 | 第35-36页 |
4.4.5 审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限制致使建议难以采纳 | 第36-37页 |
5. 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 第37-45页 |
5.1 优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程序 | 第37-41页 |
5.1.1 建立科学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 第37-39页 |
5.1.2 完善绩效审计实施步骤 | 第39-40页 |
5.1.3 完善审计报告内容 | 第40页 |
5.1.4 强化后续跟踪审计 | 第40-41页 |
5.2 改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方法 | 第41-43页 |
5.2.1 完善定性分析法 | 第41-42页 |
5.2.2 完善定量分析法 | 第42页 |
5.2.3 推行计算机审计 | 第42-43页 |
5.3 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性 | 第43页 |
5.3.1 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 第43页 |
5.3.2 外聘医疗专家 | 第43页 |
5.4 优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审计体制 | 第43-44页 |
5.5 公布审计结果且关注民生反馈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