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2.1 汉语学界对于现代汉语主谓句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哈语学界对于现代哈语主谓句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3 汉语—哈萨克语对比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语料来源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汉-哈主谓句的性质,特点与范围 | 第22-47页 |
2.1 主谓句的性质 | 第22-23页 |
2.2 主谓句的特点 | 第23-24页 |
2.3 汉-哈主谓句的范围 | 第24-46页 |
2.3.1 动词性谓语句 | 第26-28页 |
2.3.2 名词性谓语句 | 第28-30页 |
2.3.3 形容词性谓语句 | 第30-31页 |
2.3.4 主谓谓语句 | 第31-34页 |
2.3.5 汉语主谓谓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34页 |
2.3.6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句法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34-38页 |
2.3.7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语义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38-41页 |
2.3.8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语用功能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41-43页 |
2.3.9 哈萨克语的扩展句和非扩展句 | 第43页 |
2.3.10 哈萨克语的人称句和非人称句 | 第43-45页 |
2.3.11 哈萨克语的完全句和非完全句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汉-哈主谓句对比研究 | 第47-59页 |
3.1 汉-哈主谓句的相同点 | 第47-50页 |
3.2 汉-哈主谓句的不同点 | 第50-5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汉-哈主谓句的动词谓语句对比研究 | 第59-83页 |
4.1 动词谓语句的范围 | 第59-76页 |
4.1.1 述宾谓语句 | 第61-62页 |
4.1.2 双宾语句 | 第62-63页 |
4.1.3 述补谓语句 | 第63-64页 |
4.1.4 连动谓语句 | 第64-65页 |
4.1.5 汉-哈两种语言的连动句比较 | 第65-66页 |
4.1.6 兼语谓语句 | 第66-67页 |
4.1.7 兼语式的特点 | 第67-68页 |
4.1.8 特殊兼语句 | 第68页 |
4.1.9 连兼句 | 第68-69页 |
4.1.10 “是”字句 | 第69-72页 |
4.1.11 存现句 | 第72-74页 |
4.1.12 “把”字句 | 第74-75页 |
4.1.13 “被”字句 | 第75-76页 |
4.2 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的语序 | 第76-78页 |
4.3 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对比 | 第78-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 | 第83-94页 |
5.1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句法分析 | 第83-90页 |
5.2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语义分析 | 第90-92页 |
5.3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语用分析 | 第92-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汉语兼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94-102页 |
6.1 汉语兼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94-95页 |
6.2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动词的使动态对应 | 第95-97页 |
6.3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的宾状谓/状宾谓结构对应 | 第97-101页 |
6.3.1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的谓语支配定中结构的宾语对应 | 第99-100页 |
6.3.2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的状谓结构对应 | 第100页 |
6.3.3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命令式谓语对应 | 第100-10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 | 第102-109页 |
7.1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02-104页 |
7.2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连动句、状谓句对应 | 第104-107页 |
7.2.1 汉语连动句的Vp1与哈萨克语的原因状语对应 | 第107页 |
7.3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形容词谓语句对应 | 第107-10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八章 汉语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 | 第109-122页 |
8.1 汉语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09-111页 |
8.2 汉语“是”字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11-112页 |
8.3 汉语“有”字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12-114页 |
8.4 汉语“V着/了/过”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14-121页 |
8.4.1 汉语“V着”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14-116页 |
8.4.2 汉语“V了”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16-119页 |
8.4.3 汉语“V过”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19-120页 |
8.4.4 汉语“V补”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20-121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九章 汉语“是”字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22-133页 |
9.1 汉语“是”字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22-123页 |
9.2 汉语“是”字句的句法、语义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23-128页 |
9.3 汉语“是”字句的语用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28-131页 |
9.4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十章 汉-哈动词谓语句的主动和被动形式 | 第133-174页 |
10.1 汉-哈动词谓语句的主动形式 | 第133-158页 |
10.1.1 “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35-142页 |
10.1.2 “把”字句的语义结构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42-144页 |
10.1.3 汉语不能用“把”字句的情况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44-149页 |
10.1.4 “把”字句和非“把”字句的互换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49-157页 |
10.1.5 哈萨克语的“SOV”句与“把”字句的对应表达 | 第157-158页 |
10.2 汉-哈动词谓语句的被动形式 | 第158-172页 |
10.2.1 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句法上的异同 | 第158-159页 |
10.2.2 哈萨克语被动句的句法特点 | 第159-160页 |
10.2.3 汉语“被”字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 第160-167页 |
10.2.4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句法上的异同 | 第167-169页 |
10.2.5 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语义结构上的异同 | 第169-171页 |
10.2.6 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语用功能上的异同 | 第171-172页 |
10.3 本章小结 | 第172-174页 |
第十一章 结语 | 第174-179页 |
一、研究发现 | 第174-177页 |
(一) 现代汉-哈主谓句句型范畴上的异同 | 第174页 |
(二) 现代汉-哈主谓句的异同 | 第174-175页 |
(三) 现代汉-哈语动词谓语句的异同 | 第175页 |
(四) 现代汉-哈语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异同 | 第175-176页 |
(五) 现代汉-哈语双宾语句的异同 | 第176页 |
(六) 现代汉-哈语兼语句的异同 | 第176页 |
(七) 现代汉-哈语连动句的异同 | 第176页 |
(八) 现代汉-哈语存现句的异同 | 第176页 |
(九) 现代汉-哈语“是”字句的异同 | 第176-177页 |
二、研究成果的应用与启示 | 第177页 |
(一) 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 | 第177页 |
(二) 外语学习中的应用与启示 | 第177页 |
(三) 汉—哈语互译中的应用与启示 | 第177页 |
(四) 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与启示 | 第177页 |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177-178页 |
四、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178-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3页 |
致谢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