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1.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2.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2.2 现实意义 | 第14-16页 |
文献回顾 | 第16-28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5页 |
1.1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的法律法规的调查研究 | 第16-17页 |
1.2 双向转诊对医疗服务效果和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 双向转诊模式在不同地区的试点推行情况 | 第18-21页 |
1.4 国内医护人员对双向转诊的态度 | 第21页 |
1.5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运行模式的研究 | 第21-25页 |
1.5.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运行模式的主要模式 | 第21-22页 |
1.5.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的运行机制 | 第22-25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2.1 英国的双向转诊模式研究现状 | 第25页 |
2.2 澳大利亚的双向转诊模式研究现状 | 第25页 |
2.3 德国的双向转诊模式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2.4 巴西的双向转诊模式研究现状 | 第26页 |
2.5 美国的双向转诊模式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2.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3.调查结果 | 第31-38页 |
3.1 铜川市双向转诊基本情况 | 第31页 |
3.2 双向转诊实施机构 | 第31-32页 |
3.3 双向转诊实施机构人员 | 第32-34页 |
3.4 转诊情况 | 第34-35页 |
3.5 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的认识 | 第35页 |
3.6 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的建议 | 第35页 |
3.7 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及满意度 | 第35-38页 |
3.7.1 患者就诊首选医疗机构情况 | 第35-36页 |
3.7.2 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知晓率及知晓途径比较 | 第36页 |
3.7.3 患者对上转的认知情况 | 第36-37页 |
3.7.4 患者对下转的认知情况 | 第37页 |
3.7.5 患者对双向转诊的满意度情况 | 第37-38页 |
4.陕西省铜川市推行双向转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4.1 医疗配置资源的不合理阻碍了双向转诊工作的发展 | 第38-39页 |
4.2 缺乏转入、转出标准,双向转诊工作只流于形式 | 第39-40页 |
5.完善陕西省铜川市双向转诊制度的对策 | 第40-47页 |
5.1 双向转诊标准 | 第40页 |
5.1.1 向上转诊 | 第40页 |
5.1.2 向下转诊 | 第40页 |
5.2 双向转诊的程序 | 第40-41页 |
5.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第40-41页 |
5.2.2 上级医院双向转诊程序 | 第41页 |
5.3 双向转诊的保障条件 | 第41-47页 |
5.3.1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 第41-42页 |
5.3.2 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功能定位 | 第42-43页 |
5.3.3 合理调整医疗机构间的经济利益 | 第43页 |
5.3.4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 | 第43页 |
5.3.5 增加社区经费投入、加大社区医保报销比例 | 第43-45页 |
5.3.6 建立规范的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 第45-46页 |
5.3.7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及医患双方的信息沟通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1 | 第53-56页 |
附录2 | 第56-61页 |
附录3 | 第61-65页 |
附录4 | 第65-70页 |
附录5 | 第70-71页 |
附录6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