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阅读论文

学生理解视域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绪论第14-28页
    一、研究背景第15-19页
        (一)当代教育呼唤学生理解第15-16页
        (二)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第16-17页
        (三)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第17-18页
        (四)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第18页
        (五)个人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旨趣第18-19页
    二、研究问题第19-22页
        (一)问题研究域的界定第19-21页
        (二)研究问题的阐释第21-22页
    三、研究意义第22-23页
        (一)理论意义第22-23页
        (二)实践意义第23页
    四、研究理论基础第23-28页
        (一)解释学关于“理解”的本体性特征的阐释第24-27页
        (二)解释学相关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第27-2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8-56页
    一、概念的界定第28-36页
        (一)核心概念第28-34页
        (二)相关概念第34-36页
    二、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第36-44页
        (一)阅读教学研究的视角第37-38页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第38-39页
        (三)阅读教学的实施第39-44页
    三、阅读理解的相关研究第44-51页
        (一)阅读理解过程第44-48页
        (二)阅读理解的影响因素第48-49页
        (三)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第49-51页
    四、理解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第51-56页
        (一)为理解而教第51-53页
        (二)理解与语文阅读教学第53-56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第56-81页
    一、研究思路第56-57页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第57-60页
        (一)本研究中工具性个案选取的原则第57-58页
        (二)个案学校的选取第58-59页
        (三)个案教师的选择第59-60页
    三、研究取向第60-61页
        (一)质化研究第60-61页
        (二)工具性个案研究第61页
    四、具体研究方法第61-64页
        (一)观察法第62-63页
        (二)访谈法第63-64页
        (三)文本分析法第64页
    五、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第64-79页
        (一)进入研究现场第65-67页
        (二)对个案的深描第67-71页
        (三)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71-79页
    六、研究的效度及伦理第79-81页
        (一)研究的效度第79-80页
        (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第80-81页
第三章 学生理解视域下的阅读教学目标第81-99页
    一、学生理解视域下的阅读教学目标的理性思考第81-86页
        (一)学生理解视域下的“阅读”课程目标第82-85页
        (二)学生自我理解的实现第85-86页
    二、学生理解视域下个案教师阅读教学目标的描摹与呈现第86-95页
        (一)多因素权衡:目标设置的出发点第86-92页
        (二)“写法”理解与“情感”理解的统一第92-94页
        (三)基本要求:对课文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第94页
        (四)最终落脚点:以理解促进表达第94-95页
    三、对学生理解视域下个案教师阅读教学目标的透视第95-99页
        (一)对“阅读”课程目标的依归与超越第95-96页
        (二)目标定位的内在逻辑:从理解到运用的平稳过渡第96-97页
        (三)阅读教学目标呈现意识的缺失第97-99页
第四章 学生理解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内容第99-136页
    一、学生理解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第99-101页
        (一)由师生共同构建教学内容第100-101页
        (二)根据学生的理解需要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第101页
    二、学生理解视域下个案教师阅读教学内容的描摹与呈现第101-131页
        (一)背景知识的理解第102-108页
        (二)整体理解第108-113页
        (三)标题理解第113-118页
        (四)关键词、句的理解第118-129页
        (五)其他局部内容的理解第129-131页
    三、对学生理解视域下个案教师阅读教学内容的透视第131-136页
        (一)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生理解之间存在内在关联第132-133页
        (二)在学生文本理解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第133-134页
        (三)学生选择权受限第134-136页
第五章 学生理解视域下的阅读教学过程第136-177页
    一、学生理解视域下的阅读教学过程的理性思考第136-139页
        (一)阅读教学过程应遵循“理解循环”机制第136-137页
        (二)阅读教学过程即理解主体与理解对象“视野融合”的过程第137-139页
    二、学生理解视域下个案教师阅读教学过程的描摹与呈现第139-167页
        (一)基于文本信息处理的阅读教学过程第139-150页
        (二)基于学生自身经验改造的阅读教学过程第150-156页
        (三)基于教师阅读策略传授的阅读教学过程第156-160页
        (四)基于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的阅读教学过程第160-167页
    三、对学生理解视域下个案教师阅读教学过程的透视第167-177页
        (一)阅读教学过程的循环性第167-171页
        (二)借力发力:师生、生生间理解的相互转化第171-172页
        (三)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机会有失均衡第172-173页
        (四)“成人经验”与“儿童经验”之间的矛盾第173-175页
        (五)对个性化理解界限的把握问题第175-177页
第六章 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效果的检视第177-200页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效果的理性思考第177-179页
        (一)通过理解创生文本意义第178页
        (二)运用是最好的理解第178-179页
    二、阅读教学中个案班级学生理解效果的描摹与呈现第179-197页
        (一)学生理解的知识之维第179-185页
        (二)学生理解的能力之维第185-195页
        (三)学生理解的情感之维第195-197页
    三、对阅读教学中个案班级学生理解效果的透视第197-200页
        (一)“知”与“情”的共同发展第197-198页
        (二)文本综合理解能力的养成第198-200页
第七章 学生理解视域下个案教师阅读教学带来的启示第200-215页
    一、利用校园阅读文化和管理制度促进阅读教学的良性循环第200-204页
        (一)建设校园阅读文化第200-202页
        (二)建立弹性的管理制度第202-204页
    二、重视学生“前理解”在阅读教学中的扩展与建构第204-207页
        (一)围绕学生的“前理解”进行教学设计第204-205页
        (二)呈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形成文本理解的预期第205-206页
        (三)打破课堂与生活的壁垒,深化学生的理解视野第206页
        (四)通过扩展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理解视野第206-207页
    三、在阅读教学中搭建“支架”促进学生理解第207-210页
        (一)设置引导性问题第207页
        (二)传授基本的阅读策略第207-208页
        (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第208-209页
        (四)设置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第209-210页
    四、鼓励学生进行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提高文本理解层次第210-212页
        (一)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性理解第211页
        (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理解第211-212页
    五、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协作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第212-215页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第212-213页
        (二)关注学生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表达机会第213页
        (三)倾听学生的发言,师生间展开平等对话第213页
        (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第213-215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第215-222页
    一、结论第215-219页
        (一)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理解”是阅读教学的本质第215-216页
        (二)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会受学生理解情况的制约第216-217页
        (三)学生理解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第217-218页
        (四)学生理解效果最终体现为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多维发展第218-219页
    二、研究的局限性第219-220页
        (一)理论层面的局限第219-220页
        (二)实践层面的局限第220页
    三、研究展望第220-222页
        (一)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学生理解视域下的阅读教学进行研究第220-221页
        (二)构建促进理解的阅读教学模式第221-222页
结语第222-223页
参考文献第223-239页
附录第239-246页
后记第246-248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铁站用能特征与节能策略研究
下一篇:未来老年人对小汽车的依赖性及其对交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