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高速公路匝道分流区货车影响效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3 研究状况分析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高速公路匝道分流区特性第18-29页
    2.1 高速公路运行方式第18-23页
        2.1.1 代表车型第18-20页
        2.1.2 客货混行第20-21页
        2.1.3 客货分道第21-23页
    2.2 匝道分流区特征第23-26页
        2.2.1 分流影响区范围第23-24页
        2.2.2 分流区几何特征第24-25页
        2.2.3 分流区构型第25-26页
    2.3 匝道分流区驾驶行为第26-27页
    2.4 匝道分流区交通流特性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匝道分流区货车影响效应第29-41页
    3.1 与货车有关交通事故及成因分析第29页
    3.2 匝道分流区货车影响第29-31页
        3.2.1 分流区运行状态第29-30页
        3.2.2 货车影响效应第30-31页
    3.3 移动瓶颈第31-36页
        3.3.1 移动瓶颈现象分析第31-33页
        3.3.2 超车模型第33-35页
        3.3.3 移动瓶颈机理第35-36页
    3.4 匝道分流过程第36-38页
        3.4.1 换道紧迫感与临界间隙第36-37页
        3.4.2 换道等待时间第37-38页
    3.5 屏障效应第38-40页
        3.5.1 路侧标志遮挡第38-39页
        3.5.2 货车屏障效应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匝道分流区路侧标志货车遮挡效应研究第41-65页
    4.1 交通标志布设现状第41-43页
        4.1.1 交通标志设置方式第41页
        4.1.2 交通标志设置位置第41-42页
        4.1.3 交通标志设置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4.2 路侧标志遮挡概率计算模型第43-53页
        4.2.1 概述第43页
        4.2.2 遮挡判定标准第43-44页
        4.2.3 前提假设第44页
        4.2.4 逻辑设计第44-49页
        4.2.5 遮挡规则第49-51页
        4.2.6 货车占据可视区域概率第51-53页
        4.2.7 小车错失标志概率第53页
    4.3 货车遮挡概率实例计算第53-60页
        4.3.1 最大视认距离第53-54页
        4.3.2 基本数据获取第54页
        4.3.3 遮挡概率计算第54-60页
    4.4 路侧标志遮挡概率影响因素研究第60-63页
        4.4.1 相关参数的确定第60页
        4.4.2 小车速度与路侧标志遮挡概率关系第60-61页
        4.4.3 货车速度与路侧标志遮挡概率关系第61-62页
        4.4.4 货车车长与路侧标志遮挡概率关系第62-63页
    4.5 匝道分流区标志设置改善措施第63-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货车影响效应的减速车道设置形式研究及仿真分析第65-79页
    5.1 现行规范标准第65页
    5.2 仿真设计第65-71页
        5.2.1 仿真软件的选取第65-66页
        5.2.2 仿真方案设计第66-69页
        5.2.3 仿真参数设置第69-70页
        5.2.4 评价指标选取第70-71页
    5.3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71-72页
    5.4 仿真分析第72-77页
        5.4.1 四车道高速公路分流区仿真及分析第72-75页
        5.4.2 六车道高速公路分流区仿真及分析第75-77页
    5.5 减速车道设置形式选择第77-78页
    5.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79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ATIA的BIM技术在隧道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公路隧道洞口曲线线形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