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比较分析法 | 第12页 |
1.3.2 理论与案例结合法 | 第12-13页 |
1.3.3 实地调研访谈法 | 第13页 |
1.3.4 财务分析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1 员工持股计划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员工持股计划的分类 | 第16页 |
2.1.3 员工持股计划的内容 | 第16-17页 |
2.1.4 员工持股计划具体实施步骤 | 第17-18页 |
2.1.5 双因素理论 | 第18-19页 |
2.1.6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1.7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2.1.8 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2.2.1 国外研究 | 第21-22页 |
2.2.2 国内研究 | 第22-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6-33页 |
3.1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2 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现状 | 第27-30页 |
3.2.1 行业分布 | 第27-28页 |
3.2.2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规模 | 第28页 |
3.2.3 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来源 | 第28-29页 |
3.2.4 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 | 第29-30页 |
3.2.5 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方式 | 第30页 |
3.3 中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存在问题 | 第30-32页 |
3.3.1 持股期限较短,不利于长期激励 | 第30-31页 |
3.3.2 没有明确的激励目标,弱化了激励效果 | 第31页 |
3.3.3 员工持股比例偏低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秀强股份简介及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情况分析 | 第33-38页 |
4.1 秀强股份公司简介 | 第33-34页 |
4.2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情况分析 | 第34-38页 |
4.2.1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原因及背景 | 第34-35页 |
4.2.2 秀强股份员工持股计划的内容 | 第35页 |
4.2.3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资金来源 | 第35-36页 |
4.2.4 员工持股计划涉及的标的股票来源 | 第36页 |
4.2.5 员工持股计划的锁定期 | 第36-37页 |
4.2.6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情况 | 第37-38页 |
5 秀强股份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38-49页 |
5.1 秀强股份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分析 | 第38-44页 |
5.1.1 投资角度 | 第38-39页 |
5.1.2 融资角度 | 第39-40页 |
5.1.3 经营绩效角度 | 第40-43页 |
5.1.4 人才角度 | 第43-44页 |
5.2 秀强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 第44-49页 |
5.2.1 秀强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优点 | 第44-45页 |
5.2.2 秀强股份员工持股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9-55页 |
6.1 结论 | 第49页 |
6.2 建议 | 第49-55页 |
6.2.1 完善员工持股计划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流动性 | 第49-51页 |
6.2.2 设立绩效考核目标 | 第51-52页 |
6.2.3 提高普通员工持股比例,合理设置持股期限 | 第52页 |
6.2.4 合理利用政策降低税收成本 | 第52-53页 |
6.2.5 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情况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