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运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1 理论观点第13-14页
            1.2.1.2 实践意义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1 理论观点第15-16页
            1.2.2.2 实践意义第16-18页
        1.2.3 研究现状述评第18-19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3.3 创新之处第19页
    1.4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概念界定第20-22页
        1.5.1 “五权抵押”第20页
        1.5.2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第20页
        1.5.3 公众参与理论第20页
        1.5.4 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第20-22页
第2章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运行情况第22-36页
    2.1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模式第24-30页
        2.1.1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贷款流程第24-26页
        2.1.2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信用评价体系第26页
        2.1.3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风险控制机制第26-28页
        2.1.4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第28-30页
    2.2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模式特点第30页
    2.3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运行成效第30-36页
第3章 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运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6-42页
    3.1 政策受众范围有限第36-37页
    3.2 贷款周期短第37页
    3.3 贷款额度小第37-38页
    3.4 贷款可用抵押物有效性不足第38-39页
    3.5 国有银行贷款意愿不强第39-40页
    3.6 相关服务机构管理不规范第40-42页
第4章 国内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典型经验启示第42-50页
    4.1 国内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典型介绍第42-45页
        4.1.1 黑龙江省克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第42-43页
        4.1.2 陕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杨凌”模式第43-44页
        4.1.3 湖南省永州市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模式第44-45页
    4.2 国内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典型的成功经验第45-48页
        4.2.1 政府对产权抵押贷款重视第46页
        4.2.2 因地、因人创新产权贷款模式第46页
        4.2.3 不断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范围第46-47页
        4.2.4 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作用第47页
        4.2.5 发挥商业银行示范带头作用第47-48页
    4.3 国内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典型对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的启示第48-50页
        4.3.1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第48页
        4.3.2 金融机构要加大创新力度第48页
        4.3.3 加大对政策配套服务设施和平台的规范管理第48-50页
第5章 完善衡南县“五权抵押”支农贷款政策建议第50-56页
    5.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第50-52页
        5.1.1 扩大政策受众范围,提高农户参与程度第50页
        5.1.2 适当延长贷款周期,满足农户发展需要第50-51页
        5.1.3 明晰农村产权权属,提高产权贷款比例第51-52页
    5.2 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第52-53页
        5.2.1 加大产权创新力度,拓展金融支农渠道第52页
        5.2.2 灵活设置贷款额度,满足多样贷款需求第52-53页
        5.2.3 加强银行绩效考核,推动支农贷款发展第53页
    5.3 加大对政策配套服务设施和平台的规范管理第53-56页
        5.3.1 建立土地交易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第53页
        5.3.2 完善贷款风险机制,推进保险事业发展第53-54页
        5.3.3 规范平台运行管理,实现产权信息共享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附录第62-68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力地产可转债发行方案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研究--以秀强股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