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1 医疗纠纷 | 第11页 |
1.2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 第11页 |
1.3 组织绩效 | 第11页 |
1.4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绩效 | 第11-12页 |
1.5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2页 |
1.6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2页 |
2.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梳理 | 第12-14页 |
2.1 中央层面 | 第12-14页 |
2.2 北京市层面 | 第14页 |
3. 相关文献研究 | 第14-20页 |
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3.3 组织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前言 | 第20-2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3.1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3.2 实践意义 | 第21页 |
4.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5.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5.1 构建市医调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页 |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 | 第22页 |
6.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1. 资料来源 | 第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2.1 文献研究法 | 第23-24页 |
2.2 专家访谈法 | 第24页 |
2.3 实地调研法 | 第24页 |
2.4 德尔菲法 | 第24页 |
2.5 统计分析法 | 第24-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57页 |
1. 市医调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 | 第26-29页 |
1.1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26-27页 |
1.2 组织绩效评价中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应用 | 第27-28页 |
1.3 平衡计分卡在市医调委绩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2. 市医调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9页 |
2.1 市医调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主体 | 第29页 |
2.2 市医调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29-32页 |
2.3 市医调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32-39页 |
3. 德尔菲方法实施情况 | 第39-51页 |
3.1 专家基本情况 | 第39-41页 |
3.2 专家积极系数 | 第41页 |
3.3 专家权威系数 | 第41-43页 |
3.4 专家的协调系数 | 第43页 |
3.5 第一轮指标筛选结果 | 第43-44页 |
3.6 第二轮指标筛选结果 | 第44-51页 |
4. 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 第51-54页 |
4.1 计算权重方法 | 第51页 |
4.2 权重的计算 | 第51-54页 |
5. 市医调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4-57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57-62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1.1 构建市医调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7-58页 |
1.2 市医调委绩效管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内部流程是关键,医患维度次之 | 第58页 |
2. 管理建议 | 第58-61页 |
2.1 行政管理相关部门视角 | 第58-60页 |
2.2 市医调委视角 | 第60-61页 |
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 第61页 |
4. 未来继续本研究的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