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

湿式双离合器温度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变速器的类型、特点和发展现状第10-15页
    1.2 中国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与关键技术第15-17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简介第18-28页
    2.1 双离合器变速器系统构成第18-19页
    2.2 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系第19-22页
    2.3 液压系统第22-25页
    2.4 电控系统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湿式双离合器热失效研究第28-38页
    3.1 湿式离合器热负荷国内外研究概述第28-29页
    3.2 湿式离合器工作原理第29-30页
    3.3 湿式双离合器热失效问题第30-33页
    3.4 离合器热失效原因调查第33-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湿式离合器温度模型建立第38-54页
    4.1 湿式离合器滑摩过程摩擦功计算第38-40页
    4.2 湿式离合器冷却功率计算第40-41页
    4.3 湿式离合器温度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4.4 湿式离合器温度模型的参数确定第42-50页
        4.4.1 摩擦系数确定第42-45页
        4.4.2 温升及冷却系数确定第45-50页
    4.5 温度模型台架验证第50-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离合器冷却流量标定第54-64页
    5.1 齿轮泵流量特性分析第54-55页
    5.2 冷却控制阀的特性分析第55-56页
    5.3 离合器冷却油量试验研究第56-62页
    5.4 冷却流量在温度模型中的应用第62-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离合器温度模型的整车应用第64-70页
    6.1 离合器温度模型整车集成验证第64-67页
    6.2 本章小结第67-70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70-72页
    7.1 本文研究内容及成果第70-71页
    7.2 本文的创新点第71页
    7.3 未来研究方向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部件优化的电动汽车热泵系统性能提升研究
下一篇:轿车后保险杠注塑件工艺参数优化及再生率提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