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架论文

轿车后保险杠注塑件工艺参数优化及再生率提高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轿车保险杠简介第11-12页
        1.2.1 保险杠作用第11页
        1.2.2 保险杠类型第11-12页
        1.2.3 保险杠设计原则第12页
        1.2.4 保险杠注塑件常见缺陷第12页
    1.3 塑料保险杠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内塑料保险杠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外塑料保险杠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15-16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2 注塑成型理论及参数优化方法介绍第17-26页
    2.1 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第17-20页
        2.1.1 压力参数第17-18页
        2.1.2 温度参数第18-19页
        2.1.3 时间参数第19-20页
    2.2 注塑成型常见缺陷分析第20-23页
    2.3 参数优化研究方法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轿车后保险杠注塑成型的数值模拟第26-43页
    3.1 CAE分析工具第26-29页
        3.1.1 Moldflow简介第26-27页
        3.1.2 Moldflow组成部分第27-28页
        3.1.3 Moldflow分析流程第28-29页
    3.2 轿车后保险杠模型的导入第29-30页
    3.3 模型网格的划分第30-33页
    3.4 轿车后保险杠模型网格的诊断与修复第33页
    3.5 轿车后保险杠浇注系统的建立第33-39页
        3.5.1 选择注塑材料第34-35页
        3.5.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第35-36页
        3.5.3 创建浇注系统第36-39页
    3.6 轿车后保险杠冷却系统的建立第39-41页
    3.7 产品成型过程的数值模拟第41-42页
    3.8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轿车后保险杠的工艺参数优化第43-54页
    4.1 正交试验简介第43-44页
    4.2 正交试验设计第44-47页
        4.2.1 确定试验指标和试验因素第44-46页
        4.2.2 选取试验水平和正交表第46-47页
    4.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47-51页
        4.3.1 极差分析法第47-49页
        4.3.2 方差分析法第49-51页
    4.4 注塑成型试验第51-52页
        4.4.1 试验设备的选择第51-52页
        4.4.2 注塑成型试验第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5 提高轿车后保险杠再生率的措施第54-65页
    5.1 提高轿车后保险杠再生率的必要性第54-59页
        5.1.1 影响轿车后保险杠加工成本的因素第54-55页
        5.1.2 影响轿车后保险杠PP料用量的因素第55-56页
        5.1.3 减少轿车后保险杠PP料用量的方法第56-59页
    5.2 轿车后保险杠PP料再生率低的原因第59-60页
    5.3 提高轿车后保险杠PP料再生率的措施第60-63页
        5.3.1 提高粉碎机的粉碎能力第61-62页
        5.3.2 改进注塑模具结构第62页
        5.3.3 消除金属粉异常第62-63页
    5.4 改进前后轿车后保险杠PP料再生率比较第63-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5-68页
    6.1 总结第65-66页
    6.2 论文的创新点第66页
    6.3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附录A 正交表L_(27)(3~(13))第76-78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式双离合器温度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植物沥青路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