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设计的病毒生成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硬件木马与模糊设计原理 | 第18-31页 |
2.1 硬件木马简介 | 第18-20页 |
2.1.1 硬件木马概念 | 第18-19页 |
2.1.2 硬件木马特征 | 第19-20页 |
2.2 硬件木马分类与检测 | 第20-23页 |
2.2.1 硬件木马分类 | 第20-21页 |
2.2.2 常见的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2.3 模糊设计简介 | 第23-30页 |
2.3.1 模糊设计概念与分类 | 第23-24页 |
2.3.2 模糊设计原理 | 第24-26页 |
2.3.3 木马电路基本模糊处理模型 | 第26-28页 |
2.3.4 模糊处理模型数学分析 | 第28-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硬件木马设计 | 第31-55页 |
3.1 硬件木马设计方法简介 | 第31-32页 |
3.2 目标电路AES简介 | 第32-37页 |
3.2.1 AES算法简介 | 第32-33页 |
3.2.2 AES算法原理 | 第33-36页 |
3.2.3 AES算法端.介绍 | 第36-37页 |
3.3 基于AES算法的硬件木马设计 | 第37-54页 |
3.3.1 硬件木马设计 | 第37-44页 |
3.3.2 AES算法电路的逻辑综合与物理实现 | 第44-53页 |
3.3.3 木马电路物理实现 | 第53-54页 |
3.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木马电路模糊处理 | 第55-79页 |
4.1 硬件木马模糊设计方法 | 第55-59页 |
4.1.1 硬件木马的工作模式 | 第55-56页 |
4.1.2 模糊处理节点分析 | 第56-59页 |
4.2 木马电路模糊处理模型 | 第59-63页 |
4.2.1 木马电路处理改进模型 | 第59-60页 |
4.2.2 不同激活方式处理 | 第60-63页 |
4.3 引入信号分析与设计 | 第63-70页 |
4.3.1 m信号分析与设计 | 第63-69页 |
4.3.2 en与k信号分析与设计 | 第69-70页 |
4.4 木马电路模糊处理 | 第70-78页 |
4.4.1 木马电路模糊处理 | 第70-74页 |
4.4.2 木马电路处理方式总结 | 第74-75页 |
4.4.3 模糊处理资源消耗评估 | 第75-78页 |
4.5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模糊设计验证 | 第79-84页 |
5.1 AES与RS232基准测试电路 | 第79-80页 |
5.2 基准电路模糊处理 | 第80-81页 |
5.3 处理结果及分析 | 第81-83页 |
5.4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