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四川省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关政策制定的背景第11页
        1.1.2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内容和方式第11页
        1.1.3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面临的新形势第11-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3-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发展趋势第17-25页
    2.1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探索和实践第17-21页
        2.1.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的历程回顾第17-19页
        2.1.2 部分地方政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践和启示第19-21页
    2.2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不足第21-23页
        2.2.1 规模较小的乡镇学校(教学点)短期内被大量撤并第21-22页
        2.2.2 县域内学校之间均衡发展严重受教育资源倾斜影响第22页
        2.2.3 部分寄宿制学校条件简陋、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第22页
        2.2.4 部分学生就学距离增加第22页
        2.2.5 部分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增加、负担较重第22-23页
    2.3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典型性第23-24页
        2.3.1 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丘陵地区的布局调整实践第23页
        2.3.2 探索建立综合配套的新机制第23-24页
        2.3.3 规范布局调整的撤并程序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金堂县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案例描述第25-33页
    3.1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第25-26页
        3.1.1 金堂县自然概况第25页
        3.1.2 金堂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25页
        3.1.3 金堂县教育资源分布概况第25-26页
    3.2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概况第26-28页
        3.2.1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路第26页
        3.2.2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做法第26-28页
    3.3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结果分析第28-31页
        3.3.1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效果分析第28-30页
        3.3.2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经验及教训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划分析第33-37页
    4.1 正确认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第33-34页
        4.1.1 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第33页
        4.1.2 切实以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第33-34页
    4.2 科学编制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第34-35页
        4.2.1 从多学科结合的视角科学预测人第34-35页
        4.2.2 以县域城乡规划为基础科学布局学校第35页
    4.3 科学执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第35-36页
        4.3.1 多部门统筹推进第35页
        4.3.2 严格项目监督管理第35-36页
    4.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监管分析第37-40页
    5.1 严格执行“六个坚持”的实施原则第37-38页
        5.1.1 坚持适应全县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37页
        5.1.2 坚持确保学生就近入学需要第37-38页
        5.1.3 坚持人.相对集中的村(社区)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第38页
        5.1.4 坚持每个乡(镇)至少设置一所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第38页
        5.1.5 坚持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第38页
        5.1.6 坚持先建后撤第38页
    5.2 构建以规范布局调整流程为目的的监督机制第38-39页
        5.2.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第38-39页
        5.2.2 摸底调查第39页
        5.2.3 通过公示、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第39页
        5.2.4 严格审核和备案第39页
        5.2.5 强化过程监督第39页
    5.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六章 金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综合配套分析第40-45页
    6.1 多渠道拓展资金投入第40-41页
        6.1.1 财政投入保障到位第40页
        6.1.2 积极对上、对外争取第40-41页
    6.2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第41-42页
        6.2.1 开展了农村学校学生宿舍建设第41页
        6.2.2 完善了学校食堂、浴室等设施第41页
        6.2.3 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营养计划第41-42页
    6.3 促进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第42页
        6.3.1 推行教师“县管校用”制度改革第42页
        6.3.2 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奖励性政策倾斜第42页
    6.4 完善校园周边交通建设第42-43页
        6.4.1 结合学校布局,完善县域交通路网第42-43页
        6.4.2 推行公交到村,切实缩短上学时间第43页
    6.5 健全教育资助体系第43-44页
        6.5.1 完善教育资助的制度第43-44页
        6.5.2 撬动各方面社会力量第44页
    6.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七章 金堂县案例的启示第45-48页
    7.1 山丘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建立与实际相结合的布局调整模式第45-46页
        7.1.1 坚持集中办学与分散办学相结合第45页
        7.1.2 坚持多种评价标准相结合第45-46页
    7.2 山丘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构建以综合配套为基础的保障体系第46-47页
        7.2.1 多措并举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46页
        7.2.2 通过保障学位供给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第46-47页
    7.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8.1 主要结论第48-49页
    8.2 展望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校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图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