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 第5-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国家层面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出的要求 | 第12-13页 |
1.1.2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教学的意义 | 第13页 |
1.1.3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低层次应用 | 第13-14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4页 |
1.3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交互式电子白板 | 第20-21页 |
2.2 交互式电子白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2.1 交互式电子白板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页 |
2.2.2 交互式电子白板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3 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4页 |
2.3.2 群体动力学理论 | 第24页 |
2.3.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4-26页 |
3 小学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分析编码体系和应用层次划分表的构建 | 第26-40页 |
3.1 小学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分析编码体系的构建 | 第26-35页 |
3.1.1 现有课堂分析编码体系综述 | 第26-28页 |
3.1.2 小学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分析编码体系的构建 | 第28-35页 |
3.2 小学数学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层次划分表的构建 | 第35-40页 |
3.2.1 现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层次相关研究综述 | 第35-36页 |
3.2.2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层次划分表的构建 | 第36-40页 |
4 小学数学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层次分析 | 第40-79页 |
4.1 基于 QSR NVivo10 软件的小学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例分析 | 第40-61页 |
4.1.1 QSR NVivo10 软件简介 | 第40页 |
4.1.2 基于 QSR NVivo10 软件的小学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例分析 | 第40-61页 |
4.2 小学数学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层次及行为特征 | 第61-79页 |
4.2.1 小学数学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层次分析 | 第61-64页 |
4.2.2 小学数学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各应用层次行为特征 | 第64-79页 |
5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层次的策略 | 第79-87页 |
5.1 针对层次一的提升策略 | 第79-82页 |
5.1.1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 第80页 |
5.1.2 加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培训,明确培训目标 | 第80-81页 |
5.1.3 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混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通用、学科、资源库功能 | 第81页 |
5.1.4 增加学生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 | 第81-82页 |
5.1.5 注重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实物投影仪、“按按按”互动反馈系统等媒体的结合使用 | 第82页 |
5.2 针对层次二的提升策略 | 第82-85页 |
5.2.1 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深度结合 | 第83页 |
5.2.2 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 第83-84页 |
5.2.3 鼓励学生参与资源建设 | 第84页 |
5.2.4 人-机交互与人-人交互并重 | 第84-85页 |
5.2.5 注重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第三方软件的结合使用 | 第85页 |
5.3 针对层次三的提升策略 | 第85-87页 |
5.3.1 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和生成性 | 第86页 |
5.3.2 增加新教学模式在白板课堂上的引用,如微课、翻转课堂等 | 第86-87页 |
6 总结与反思 | 第87-9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7-89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录 | 第95-104页 |
附录一 小学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课例基本情况一览表 | 第95-97页 |
附录二 小学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课例分析图 | 第97-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