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外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11页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1-12页
        (一)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第11-12页
        (二)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价值第12页
    三、 国内外课外作业设计相关研究第12-15页
        (一) 国外课外作业设计研究第12-14页
        (二) 国内课外作业设计研究第14-15页
        (三) 研究综述第15页
    四、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一)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5-16页
        (二) 课题研究的方法第16页
    五、 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一) 课外作业的概念第16-17页
        (二) 初中生第17页
        (三) 初中物理第17页
        (四) 作业设计第17-18页
第二章 初中物理课外作业设计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第18-32页
    一、 初中物理课外作业现状调查与分析第18-27页
        (一)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第18-24页
        (二) 访谈教师结果及分析第24-25页
        (三) 中学物理课外作业现状总结第25-27页
    二、 初中物理课外作业的理论基础第27-32页
        (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相关理论及启示第27页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关内容及启示第27-28页
        (三) 认知负荷理论相关内容及启示第28-29页
        (四) 多元智能理论相关内容及启示第29-30页
        (五) 最近发展区理论相关内容及启示第30-32页
第三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外作业设计原则第32-35页
    一、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2-33页
    二、 文本型作业与操作型作业相结合的原则第33页
    三、 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3页
    四、 差异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3-34页
    五、 人文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第34-35页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外作业内容的具体实施对策第35-40页
    一、 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设计物理课外作业第35-36页
        (一) 将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作业第35-36页
        (二) 将科技、社会的发展融入作业第36页
        (三) 将多学科知识与应用理念融入作业第36页
    二、 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主轴设计课外作业第36-38页
        (一) 创设物理作业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第37页
        (二) 探究变式题型,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第37页
        (三) 剖析作业中的错解,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第37-38页
        (四) 增加作业的开放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第38页
    三、 注重物理课外作业内容的动态生成性第38-40页
        (一) 教师关注学生,创设前置性作业第38-39页
        (二) 教师在互动课堂中发掘原创性课外作业第39页
        (三) 教师注重作业反馈环节,研究综合性作业第39-40页
第五章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外作业类型及案例第40-51页
    一、 课外阅读型作业第40-44页
        (一) 课外阅读型作业的作用第40-41页
        (二) 课外阅读型作业的实施策略第41-43页
        (三) 课外阅读型作业案例第43-44页
    二、 家庭物理实验作业第44-46页
        (一) 家庭物理实验作业的功能第44页
        (二) 家庭物理实验作业实施过程第44-45页
        (三) 家庭物理实验作业案例第45-46页
    三、 自主型作业第46-48页
        (一) 自主型作业的功能第46-47页
        (二) 自主型作业操作流程第47页
        (三) 自主型作业案例第47-48页
    四、 实践调查作业第48-51页
        (一) 实践调查作业的作用第48-49页
        (二) 实践调查作业的内容要求第49-50页
        (三) 实践调查作业案例第50-51页
总结与反思第51-53页
    一、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第51页
    二、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1-53页
注释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件一第57-59页
附件二第59-60页
附件三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和研究成果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盘锦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