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圣桑及其钢琴练习曲 | 第12-22页 |
第一节 钢琴练习曲发展历程的概述 | 第12-16页 |
一、巴洛克时期的钢琴练习曲 | 第12-13页 |
二、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练习曲 | 第13-14页 |
三、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练习曲 | 第14-15页 |
四、二十世纪的钢琴练习曲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圣桑的生平及其美学思想 | 第16-20页 |
第三节 圣桑三套钢琴练习曲简介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圣桑《六首为左手而作的练习曲》Op.135的创作特征 | 第22-39页 |
第一节 曲式结构 | 第22-29页 |
一、《前奏曲》Prelude | 第23-24页 |
二、《赋格》Alla Fuga | 第24-25页 |
三、《无穷动》Moto Perpetuo | 第25-26页 |
四、《布列舞曲》Bouree | 第26-27页 |
五、《悲歌》Elegie | 第27-28页 |
六、《基格舞曲》Gigue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音乐体裁 | 第29-32页 |
第三节 和声调性 | 第32-35页 |
一、和声思维 | 第32-34页 |
二、调性色彩 | 第34-35页 |
第四节 织体 | 第35-39页 |
一、单声织体 | 第35页 |
二、复调织体 | 第35-37页 |
三、和声织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六首为左手而作的练习曲》Op.135的演奏要领 | 第39-64页 |
第一节 技术类型 | 第39-57页 |
一、大拇指 | 第39-43页 |
二、五指练习 | 第43-45页 |
三、双音 | 第45-48页 |
四、八度 | 第48-50页 |
五、同指反复 | 第50-52页 |
六、琶音 | 第52-55页 |
七、多声部 | 第55-57页 |
第二节 音乐风格的把握 | 第57-64页 |
一、触键方式与音色处理 | 第57-60页 |
二、踏板的使用 | 第60-64页 |
第四章 圣桑《六首为左手而作的练习曲》Op.135的现实意义 | 第64-67页 |
第一节 艺术价值 | 第64-65页 |
一、结构精致的“艺术品” | 第64-65页 |
二、新颖的音响效果 | 第65页 |
第二节 教学意义 | 第65-66页 |
第三节 使用局限性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